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中國農村剩男現象調查:老婆跑路在村里是常事?
落跑妻子
接到趙明明的電話,錢母立即去找媳婦娘家人,畢竟還有一雙兒女,“大的9歲,小的7歲,乖巧得很,當娘的咋割舍得下?”
用孩子當籌碼來拯救婚姻,這是許多懸垂家庭最后的手段,但結果大都無濟于事。在趙明明沉默了幾個月后,錢家已經絕望,放棄這個媳婦了。
“在中國傳統(tǒng)的觀念里, 婦女應該是比男人更顧家的, 特別是更眷戀孩子, 但為什么我們的調查中高達87.5%的女性會不要孩子呢?”劉燕舞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這反映了一個深刻變化,她們的家庭幸福觀念已向個體幸福觀念轉變。”
母親的離開有時有預兆,有時悄然無息。
在最小的孩子40天的時候,甘肅慶陽佛殿灣村村民張志文的妻子給孩子喂好奶,又給另外兩個孩子買了點零食,然后將3個孩子關在窯洞里,出門后她給張志文打了個電話,“我去城里,不回來了”。
“我完全沒想到老婆會跑,更沒想過她會以那種方式離開。”張志文說,“她只帶走了夏天的衣服。應該往南方去了。”張志文現在還記得當時的場景,最小的孩子在哭,兩個大點的孩子坐在地上,吃著媽媽買給她們的零食。
在張志文以前的新房,全家福還掛在那兒。為了給張志文娶親,父親欠下了7萬元債,好不容易去年還清了,本以為一家人可以開始過安穩(wěn)日子了,誰料禍從天降。
“老婆跑路在村里是常事,村里的拖油瓶有很多。”張志文說,“不敢?guī)眿D出去打工呀,就是出去了,也要盯緊點,怕媳婦跟別人跑了。”在他家族里同輩5個男青年,有4個老婆跑了。
跑出去一陣后,如果有了新對象,妻子們會回來辦離婚。華中科技大學人口所研究人員石人炳在調研報告中寫道:據在河南省部分農村的調查, 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始,離婚情況明顯增多,特別是90年代以來, 離婚數量占到解放后50年離婚總數的近50%。在湖北省松滋市,2004年審理的714件離婚案件中, 女方起訴所占比例高達75%以上,起訴的女方中,有九成以上都是外出打工后要離婚的。在流出人口最多的四川省, 部分農村的離婚率已經高出城鎮(zhèn)水平。
“就全國而言, 婚姻擠壓風險主要由貧窮農村來承擔。城鄉(xiāng)流動加劇了貧困地區(qū)的婚姻問題和城鄉(xiāng)梯度婚姻的形成。”西安交通大學人口與發(fā)展研究所所長李樹茁說。據中國青年報記者查到的公開數據,由于同期群城鎮(zhèn)男性的再次擠壓,農村婚配困難的男性將達到15.03% 。
李樹茁認為,城鎮(zhèn)化所帶來的觀念變化,帶來的社會組織的變化,帶來的人與人關系網絡的變化,都是有益于農村青年的經濟家庭和社會地位。如果能把農村青年流動和城鎮(zhèn)化結合起來,權利均等化,服務均等化,對性別失衡問題是有幫助的。
在這位學者看來,如果農村人能享受到與城市相似或者相見的物質、醫(yī)療、教育、社保等,農村姑娘就不會如此急迫地要向城市里流動。
“‘蘭漂’了這些年,一直也不知道跟誰較勁,也到了出走的時候了”。7年,攢了6萬多元,26歲的馬燕決定結婚,但不是在蘭州,而是回到家鄉(xiāng)的縣城,在家里的張羅下,她也算是走出了大山,準備嫁給一個縣城里的人。
梁麗麗在城市里的生活已經安定,2014年,她給丈夫生了兒子。“過一段,我想把爸媽和弟弟接來一起住,或者攢夠了錢,在城里給他們買套房。”
出乎意料的是,錢貴的妻子趙明明在今年春節(jié)前突然回來了,原來那個保定廚師的實力并不是想象的那樣,“他兌現不了承諾給我的城市生活。”趙明明說。
(主筆 劉世昕 本報記者 蘭天鳴 何林璘 楊海 宣金學、向楠參與部分采訪。應被采訪者要求,部分人名、地名使用了化名)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中國農村剩男現象 剩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