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土豪放魚”背后的環保與鄉愁
“百米長的河道旁,密密麻麻的釣竿交織成網,幾百人共垂釣,這場面壯觀……”22日元宵節,記者的朋友圈最火爆的一張圖,卻是這張“釣魚”圖。很多人都好奇,浙江慈溪的這條河里有這么多魚嗎,是不是在舉辦釣魚比賽?后來看到有人在朋友圈說,是有老板花錢買了魚,倒在了河里供大家垂釣,過節圖個開心。(2月23日《錢江晚報》)
自己花1萬多元錢買了上千斤魚放到家鄉的小河里供人免費垂釣,這做派確實夠土豪,也夠任性,乃至被網友們當成一件奇事紛紛予以曝光轉發,幾百人一起垂釣的照片在朋友圈更是呈現刷屏之勢。但是在我看來,這難得一見的鄉村盛景背后,其實有著更為深層次的原因,值得我們思考。
面對記者的采訪,當初買魚放魚的生意人表示,他這么做沒有什么特別的原因,就是覺得現在過年年味越來越淡,大家除了打紙牌就是搓麻將,村民們沒啥像樣的娛樂活動,而釣魚卻是老少皆宜,于是就有了買魚放魚供鄉鄰免費垂釣的想法。而事實也正如當事人所料,這一行為不但大大活躍了鄉親們過年時的氛圍,增加了年味,鄉親們還可以把釣起來的魚拿回家食用,可謂“精神物質雙豐收”。而鄉鄰對這樣的活動也給予了肯定,紛紛表示這是幾十年難得一見的場面了。
當事人為什么要這么做?從根本上來說源于鄉愁。作為一名生意人,他平時都是在浙江余姚等地打拼,只有逢年過節才回慈溪老家,而家鄉過年時的冷清,年味的寡淡讓他很是感慨,于是才有了以買魚放魚回饋鄉鄰、增加年味、活躍氣氛的想法。從紓解鄉愁的角度來看,這種行為無疑是值得肯定的,也是關心家鄉社會發展,關注鄉鄰文化娛樂生活的表現,而且在形式上比較新鮮。
很多人可能要問,說這件事和鄉愁有關系還說得過去,但是和環保又有什么關系呢?答案其實很簡單,為什么一條鄉村河流,卻沒有魚兒可以垂釣而只能由人舍近求遠,從人工飼養的魚塘買了魚來供人垂釣?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鄉村生態環境的惡化,或者是平時濫捕濫獵導致了鄉村生態系統的崩潰。
其實對很多農村地區來說,所謂的山清水秀、小河潺潺、魚翔淺底,都已經成為村里老年人的一種記憶,一方面源于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大量化肥、農藥的使用,導致水質惡化,魚蝦絕跡;另一方面源于鄉民們在利益的驅使之下采用下藥、電擊等方式進行滅絕式捕殺,現在很多農村地區的河流湖泊早已成為毫無生機的“死水”。
我們希望關心家鄉發展和鄉鄰生活的“返鄉土豪”更多些。而如何更有力地保護農村的生態環境,讓農村居民重新回到山清水秀、生態優良的生活環境當中,更是需要我們認真考慮的問題。(苑廣闊)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土豪放魚”買魚供人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