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參政議政 參政議政
以“小切口”博“大格局”
臺盟中央“臺創園建設發展情況”大調研紀實
順兩岸合作之勢,應兩岸交流之愿
時間的指針繼續回撥。
2015年2月4日,福建龍巖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臺盟中央常務副主席黃志賢一下車,疾步上前擁抱前來迎接的臺胞。這是黃志賢率臺盟中央調研組赴福建調研臺灣農民創業園的情景。此次調研,是臺盟中央2015年黨派大調研的預調研。
在調研中,調研組與臺灣企業家、農場主面對面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獲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調研組堅持問題導向,聚焦臺創園發展、兩岸農業交流主題,把實地考察與調研座談相結合、聽取匯報與問計臺商相結合,著力提高調研實效。
在福建漳平臺創園,調研組請來了20多位臺灣農場主及其家屬,其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參加類似的座談會。當他們得知臺盟調研組成員中有很多也是臺灣同鄉時,很快放松了緊張的情緒,真情吐露在大陸創業的心路歷程,并提出期望。
在大調研正式啟動前,臺盟預制了一個規范性的流程安排,明確了調研的各個環節、時點,明確剖析典型案例的調研方法,確保各路調研有序開展。
“臺盟要著眼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大局,以臺創園發展、兩岸農業交流為切入點,深入調查研究,總結經驗、把脈問題、提準建議,為助力臺企臺商發展和兩岸農業增效、農民富裕而獻計獻策。”黃志賢在盟員調研內部座談會上強調。
調研期間,在與落戶臺創園的島內同胞交流座談中,不少來自臺灣中南部的臺胞真誠地向臺盟講述自己來大陸創業的故事,島內土地有限,到大陸發展后受益于豐富的資源和廣闊市場,事業迎來了新的春天。
與此同時,臺創園的發展對當地農業轉型升級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浙江慈溪臺創園,臺農采用先進栽培方法,帶動當地農民生產優質水果,一個梨賣到5元人民幣,而且打入了國際市場,每畝收益10萬元人民幣左右。這充分展現了發展效益農業的廣闊前景。
在當前大陸“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涌動的背景下,臺創園具有地緣、產業優勢,市場、政策、制度等改革紅利持續釋放,可以成為兩岸青年施展才華,投身傳統農業改造提升的良好孵化平臺。
“通過調研,我們由衷感受到,臺創園的建立和發展,順兩岸產業合作之勢,應兩岸民眾交流之愿,對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臺盟在其遞交的調研報告中如是寫道。
據農業部調查顯示,29家臺創園中,20個設立獨立管理機構,共吸引涉臺企業1175家,其中966家為農業企業,占企業總數的82.2%;吸引臺灣農民2340人。
但臺盟中央調研組認為,這還遠遠不夠。
“臺創園的潛力還沒有完全挖掘出來,未來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前來。”林文漪說,通過兩岸同胞的不懈努力,完全可以把臺創園打造成為“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的寬廣平臺。
“小切口”博“大格局”,共圓中國夢
經過十年發展的臺灣農民創業園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也不少。
臺盟中央認為,設立臺創園定位十分明確———它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體而是一個蘊含鮮明政治內涵的經濟合作平臺與人員交流平臺。然而,目前存在部分地方仍按照普通開發區的思路建設臺創園,把經濟效益與招商引資作為首要目標,走上“土地財政”支撐園區建設的老路子。這不僅偏離了臺創園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影響了臺創園的長遠健康發展。此外,由于缺少國家層面有力的扶持政策,以及臺創園在吸引兩岸青年創業、挖掘文化內涵等方面多元功能不足,導致了有些園區發展處于停滯甚至退步的狀況。
各路調研組在報告中提出:應出臺統一的指導意見,明確臺創園設立的初衷和定位,推出促進臺創園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政策;繼續做好兩岸農業、臺辦等部門之間交流的基礎上,突出基層農業從業者的合作交流,放開兩岸農業基數交流合作限制,促進兩岸農業合作向縱深發展;進一步突出臺創園的示范作用,吸引臺胞來大陸發展、創業,特別是基層民眾前來交流合作……
臺盟中央認為,當前急需進一步明晰臺創園在推動兩岸農業交流、促進兩岸基層民眾來往的功能定位,拓展其在傳承中華文化、吸引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多元功能。為此,在大調研結束后,臺盟中央迅速轉化黨派大調研成果,提出了《推動臺灣農民創業園先行先試,助力大陸現代農業發展》的建議。
如今,臺盟中央依然為進一步推進臺創園發展堅持不懈地努力著。
“宏觀的題目要有微觀的材料,微觀的題目要有宏觀的視野,最終凝練出既有宏觀戰略意義、又有可操作性的建議。我們要以‘小切口’博‘大格局’,努力為中央決策提出務實建議。”黃志賢說。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臺盟中央 臺創園建設發展 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