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當前急需深化改革“公共側”

2016年02月22日 17:34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表現出了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等重要特點。從經濟運行的客觀趨勢看,世界經濟增長持續乏力,國際市場需求持續疲軟,我國投資和消費需求增長放緩,產能過剩問題較突出。

“轉危為機”的突破口在“公共”領域

個人以為,毋庸諱言,我國經濟發展目前遇到的問題,是由“生產過剩”變成 “產能過剩”。形成“過剩”的原因不僅有市場“看不見的手”的自發作用,還有政府“看得見的手”的調控作用。在“看得見的手”的超市場控制作用下,“生產過剩”就潛伏而成 “產能過剩”。

“生產過剩”危機既是“危”也是“機”,它可以成為優勝劣汰、推動技術與管理創新、實現產業升級及結構優化的動力和機遇;但是,如果這些轉變和提升受到阻礙,就會形成“陷阱”,使經濟發展從此一蹶不振,在低迷和矛盾中徘徊不前。

個人認為,阻礙我國經濟“轉危為機”的主要障礙有三個:一是國企的特殊地位,使中國在整體上形成了“壟斷/過度競爭”的市場類型,處于壟斷地位的企業和行業,缺乏創新和提升的動力;處于過度競爭地位的企業,又無力完成創新和提升,甚至難以生存。二是公共科教文衛等事業由于體制機制原因產生的低水平和低效率,無法提供企業創新提升所需要的人才和基礎研究成果;同時,由于其低水平和低效率的服務,也造成服務對象(如受教育者、專利技術設備購買者、管理合作者、就醫者、旅游者)的大量外流,使“過剩”問題變相加重。三是公共權力缺乏監督,該管的事不作為,不該插手的事亂作為,不僅影響企業創新提升、優勝劣汰的正常實現,也制約著公共科教文衛等事業單位的體制機制轉變。

我們很早就明確了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上起基礎性作用,但沒有做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公共領域的改革不到位,造成市場機制的扭曲和阻塞。所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上起決定性作用。只有完成公共領域的改革,才能使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順利通暢,公平實現。

如何推進“公共側”改革

個人認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一個多年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是經濟結構多方面失衡。造成我國經濟結構嚴重失衡的深層原因是兩個不適應:一個是體制與目標的不適應——政府主導與市場化改革和發展的不適應;一個是理論與實踐的不適應——西方經濟學指導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適應。形成這兩個不適應的原因,前者是因為制度創新的滯后,后者是因為理論創新的缺位。

以前改革開放的動力,先后來自農民、工商個體戶、私營企業主、房地產商,現在的改革要進一步推動,就需要公有制企業家和公共科技專家的形成和發揮作用,成為新的動力。目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動力不足,有限的改革和反腐倡廉也阻力重重,有些地方上動下不動,其原因就是新的動力沒有形成。以前的改革成功之處,是新體制在舊體制的旁邊生長起來,舊體制自然解體消亡。現在要推進“公共側”的深化改革,也可以采用這一辦法,也容易成功。有所不同的是,私有領域的改革可以“摸著石頭過河”,從典型實驗到局部推廣、再到全面推開,最后才是理論總結;而公共領域的改革,則需要先有理論創新,再有制度創新,然后才有改革方案和改革行動。

全面深化改革實際上涉及一個著眼點的問題,即著眼于當前還是長遠?當明確我們要建立的體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后,就要對怎樣解決公有制、公共事業與市場經濟的矛盾有一個深入的理論研究和討論,得出明確的結論,最后建立一套新的理論和制度,這樣的制度要能夠長久運行而不產生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在全面深化改革時還不討論清楚、解決妥當,更待何時?對這樣一個涉及全局和全新的問題,靠局部實驗和頂層設計,已經無法解決,只能靠理論創新基礎上的制度創新來完成。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改革 生產過剩 公共領域 國際市場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网站 | 午夜理论欧美理论片久久 | 综合激情丁香久久狠狠男同 | 亚洲欧美人另类成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综合天堂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