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第三方評估”是助力精準扶貧的“優化器”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考核工作從2016年到2020年,每年開展一次。值得指出的是,考核指標的數據來源除了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全國農村貧困監測等“官方”數據外,還將適當引入第三方評估。(2月17日《北京晨報》)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在貧困地區,要讓貧困地區同步全面小康,精準扶貧是重要抓手,但是,貧困在一些地方不再是令人困惑,讓人尷尬的“窮貌”,一種不愿意摘掉“貧帽”脫掉“窮衣”的反扶貧狀態日益凸顯。
這些地方之所以不愿意丟掉“貧困的帽子”,從根本上來說還是政府不愿意去啃這塊“硬骨頭”,寧愿用“樣板”、“數據”、“盆景”去扶貧,也不愿意一步一個腳印地讓扶貧政策落到實處,讓好好的“輸血式”和“造血式”扶貧成為了擺設。
“貧困的帽子”固然可以給當地帶來政策和資金上的傾斜,但是這并不是“虛假扶貧”的理由,要知道這種“輸血式”扶貧終有終點,到那個時候貧困還是貧困,這樣的扶貧成效如何上交給信任你的黨和國家,如何上交給對干部滿懷期望的群眾。
在扶貧上要看到多數是在求真務實的按照目標推進,但是也不能忽略部分為了一時政績而弄虛作假的官員,此時,“第三方評估”的重要性就顯得非常明顯,作為一種外部制衡的機制,能有效推進政府精準扶貧在治理上的優化。
“第三方評估”不再是一家之談,能夠通過實地考察、召開座談會、組織問卷調查、走基層聽民聲等多種有效方式來聽一聽大眾對精準扶貧的意見和建議,才能更客觀公正地了解到精準扶貧是不是“紙上談兵”。
站在“第三方評估”的角度來看精準扶貧,不但能夠防止精準扶貧中的“水貨”,也能更清楚地看到那些地方還做得不足,取長補短,方能讓精準扶貧之路越走越順暢,既是一種責任的擔當,也是讓有為者更有干勁,優化的精準扶貧才能在群眾滿意度上著力,讓小康成為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新生活。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 “第三方評估”助力精準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