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呼聲越來越高 產科配嬰兒保健師難在哪?
月嫂尚未到位,老人不在身邊,面對哇哇落地的小嬰兒,新手父母不知所措、焦急萬分……這一幕在許多醫院的產科經常上演。
從孩子出生到產婦出院,這一兩天的非常時期,醫院能否更多提供些專業的新生兒護理指導?伴隨著生育政策的調整,希望醫院產科增設“嬰兒保健師”崗位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背景
公立醫院沒安排
私立醫院太昂貴
張曉彤從去年底開始備孕,準備要二孩。老大是在小區附近的醫院生的,給她留下了非常不好的記憶:在十個人的產房里等待了將近一天才把孩子生下來,因為雙方父母年紀大了,又都是臨時從外地來北京,出了小區就轉向,根本沒法自行到醫院。所以,孩子爸爸負責來回傳遞東西,而一讓他照看孩子,爸爸就氣短手軟,根本不敢碰,沒辦法,剛生產完的張曉彤成了帶孩子的主力。
當時的混亂和慌張,張曉彤至今記憶猶新:“醫院給配的小推車比病床低,我身上還有傷口,要抱孩子特別費勁兒,晚上把孩子放在床尾,護士查房的時候批評我太大意。可是除了查房的時候,護士們都忙得不見人影,你都不好意思多問人家。那兩天,孩子為啥哭,該不該給吃奶,該不該給喝水,孩子哭的時候能不能搖晃……一堆問題不知道該問誰。” 更嚴重的是,兩天后孩子黃疸出得非常厲害,只好轉到醫院的兒科去烤藍光。
吸取之前的教訓,張曉彤這次想到私立醫院生孩子,她特別希望在產后住院的那幾天能夠有專業的護士全程陪同,幫助和指導自己如何帶孩子。可是一打聽價格就發愁了,“最普通的都要5萬元以上,還得是沒有任何超過套餐內的檢查項目,我一個朋友的嫂子,在私立醫院剖宮產,結果花了15萬還多,另外一個朋友早產,孩子在保溫箱里呆了一個星期就是6萬,這也太貴了。”
而且,在昂貴的價格之下,也并不一定能獲得滿意的服務。記者在向幾家著名的私立產科醫院咨詢時發現,并不是所有的套餐,醫院都能提供專門的護士來幫助照顧孩子,一般的套餐也只是在產后提供責任護士,需要購買中檔以上的套餐,才會有一對一的專屬護理師,而這種套餐的價格通常都是七八萬元以上。張曉彤更加猶豫了:“私立醫院說到底也就是服務好一點,醫生、護士尤其是管床護士的專業水平、經驗還有責任心,或許還不如公立醫院的更讓人放心。”
醫者和患者都呼喚設立“嬰兒保健師”崗位
打聽了一圈下來,張曉彤還是決定在公立醫院生孩子,“我也是高齡產婦了,萬一有個啥意外,還是公立醫院更有保障。”她覺得理想狀態是,公立醫院也能提供產后一對一護士指導的套餐,或者醫院能夠有嬰兒保健師,來幫助產婦照顧新生兒。
張曉彤更希望,在自己出院回家后,也能經常向醫院里的嬰兒保健師咨詢,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只能在給孩子體檢的時候,在婦幼保健院得到一點養育指導,而平時都得靠自己,或者依賴月嫂。“月嫂也都是道聽途說,好的說是經過培訓,但也不一定專業啊。我身邊的媽媽們多數都只能從網上搜索照顧孩子的知識,或者加一個兒科醫生的微信公眾號,也沒辦法進行有針對性地提問。”
張曉彤們的想法其實也得到了醫院管理方的共鳴。市政協委員、首都兒科研究所副所長張霆在今年初的北京兩會上就曾經提出建議:除了關注兒科醫生不足以外,還應當在調整兒童發育保健隊伍方面下功夫。
張霆介紹說,去年秋天他曾系統考察了日本的基礎保健機構,發現當地的全民保健中心有大量保健師,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向家庭普及育兒知識和技能,提供兒童保健方面的指導和幫助,解決家庭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這些保健師很多都是護士通過相關考試后擔任,平時不開處方,不進行治療。
由此,張霆認為,在北京可以積極嘗試培養和推廣兒童保健師,“北京也有不少護士工作到四五十歲后,因為身體原因不適合繼續上夜班,不得不選擇轉行,造成醫護資源的流失和浪費,事實上,這些護士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只需要通過相關培訓和考試,就能夠勝任兒童保健師的工作。”
探訪
三甲醫院產科:一名護士要負責20多個產婦
韓青在一家三甲醫院的產科做護士十幾年了,正屬四十歲以上的護士群體。對于醫院是否能專門安排出嬰兒保健師這個角色,韓青覺得按照她們的人力和工作強度,在現有的、不增加人手的情況下完全沒有可能,“我們每個護士值班的時候,都會承擔這部分工作,包括把新生的寶寶抱到媽媽身邊吸奶,還會幫產婦沖洗。但要是抽調專門人手一對一地做新生兒護理指導,那一個科室得增加十幾個人吧。”
韓青所在的產科每一名護士都要負責20多個產婦,也有主要負責孩子的護士,但沒有嬰兒保健師的名頭,這名護士一般要負責10個左右的新生兒,每天負責給孩子洗澡、稱體重以及指導產婦哺乳。“這種角色我們每個護士都能做,現在也確實是在輪班做。”韓青說,因為人手不足,產科護士的工作強度都非常大,比如,去年一年她上夜班超過了200天,其他小姐妹們也都是這個數,產科護士上夜班特別多也是科室特點造成的,“別的科室盯著病房就行,我們得有三攤兒事,產房、嬰兒室還有病房,哪邊都得放人手,尤其是產房和嬰兒室,必須得24小時的班。產婦啥時候生都是沒譜的,啥時候也不敢離了人。”
在崗位安排上,韓青現在是助產士,但實際上她也經常去照顧產婦和新生兒。“崗位名稱就是個說法,我們科室的所有護士大排班,每個崗位,每個人都能頂上。”
產科護士:愿意轉崗做“嬰兒保健師”,哪怕少掙點兒
在韓青看來,產科里真正讓人懸著心的,是嬰兒監護室里需要重點看護的重癥早產兒,或者其他帶有先天性疾病的新生兒,而給正常的新生兒做的各種工作都比較簡單,醫院也沒想過能靠這些服務來收費。
韓青告訴記者,因為在收費項目中體現不出來,她們對新生兒的很多看護和指導其實都是免費的,“孩子為什么吸不上奶,孩子的便便干了、稀了是怎么回事,孩子為什么沒睜開眼睛……新手爸媽總會有各式各樣的問題,病人只要按鈴我們都會過去解答,有一個媽媽聽我說給孩子喂奶后要拍嗝,驚慌失措地告訴我孩子已經打了好幾十個嗝了該怎么辦等等,私立醫院生個孩子要幾萬,我們公立醫院一般也就2000元左右,提供的服務幾乎一樣,只不過就是沒有那么多人手天天圍在產婦身邊。”
在病房里主要負責孩子的護士會注意哪個孩子掉體重比較多,然后會重點關注這個孩子,多去看看他的狀態。此外,護士們則會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工作上而不是去病房里幫助照顧新生兒,“通常情況下,孩子都是由他的父母或其他家人照顧。即便是主要負責新生兒的護士,她在確定‘重點孩子’沒出意外以后,還要配合其他同事,做給病人打針、給孩子洗澡等很多工作。”
據張霆介紹,目前國內尚沒有嬰兒保健師這項專門的職業類別,他建議發揮醫師協會等行業組織的功能,先在小范圍進行試點,逐步優化調整育兒保健方面的人才結構。
韓青很期待能設立這個崗位,而她也會愿意競爭這個崗位。“要是專門干這個活,也許就不用上那么多夜班了,而且我們看了這么多年的新生兒,很多情況都熟得不能再熟,處理起來也會又快又好,應該不會太累。”
但她并不看好這個崗位真能出現,“也不需要太多專業知識,比在嬰兒室里看護那些重癥兒童輕松多了,醫院怎么可能專門搞這么個崗位出來?最多像是營養師那樣,有這么一個人隨時給提供指導。另外,這個崗位也不好定收費標準呀。我們三甲醫院的收費項目、收費標準都是上面定好的,沒法隨便增加和調整。”韓青說,她現在每個月工資是五千多一點,每個月大半時間都在值夜班,一個月的夜班費加起來不過七八百元,“如果能讓我專門做嬰兒護理師這個崗位,工資少點兒我都愿意,估計我的同事們也都會愿意轉崗。” 韓青有些動容:“這些年來,我們全院只有四個人實現了轉崗,被調到了門診或者后勤部門,而代價就是其中兩個人都得了乳腺癌,另外一個是心臟病,還有一個是腎炎,已經摘掉了一半的腎。”
主筆:周明杰
插圖:宋溪
編輯:趙彥
關鍵詞:產科配嬰兒保健師 月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