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寨卡輸入風險升 別忘清積水滅蚊
信息時報訊 (記者 張秀麗 通訊員 粵康信 陳鳳娟) 廣東確診首例輸入性寨卡病毒病患者,目前在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接受隔離治療。昨日院方通報稱,該患者發熱、皮疹等情況趨于好轉,但其尿液、唾液中仍含病毒,仍需繼續接受治療。廣東省疾控專家研判認為,廣東可能會繼續出現輸入病例,關鍵要做好本地監測等防控工作。
患者好轉但還需要繼續治療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院長尹熾標昨日上午介紹稱,該寨卡病毒病患者經過多天的系統治療后,病情已經明顯好,“具體表現為其皮疹已經消退,高熱也已消失。只是肝功能仍有異常,目前還在接受護肝治療。”該患者體內血液中已經檢測不到病毒情況,但其尿液、唾液仍呈病毒陽性,患者需繼續接受隔離觀察。待患者血、尿、唾液標本監測都無寨卡病毒,方可出院。
患者這類情況會否導致病毒繼續傳播?該院副院長張復春表示,該院正在和疾控中心、科研機構進行研究。“國外有報道稱,有血液呈陰性的患者,后來經由性傳播途徑導致了女性感染。而寨卡病毒的最突出危害,即對孕婦造成影響,導致胎兒、新生兒出現小頭癥。”
尹熾標表示,目前患者情緒穩定并配合醫院的治療和專家組開展的相關研究。在治療方面,尹熾標介紹:“由于寨卡病毒病目前沒有特效的治療藥物,也沒有疫苗,醫院進行的治療以對癥治療為主。醫院還啟動了中醫相關治療,并取得較好的成效。”
寨卡輸入病例可能繼續出現
寨卡病毒在美洲地區的傳播呈上升態勢,目前中國內地出現的兩例輸入病例均由廣東口岸入境。廣東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鐵表示,不少廣東人都在南美寨卡病毒流行區居住、經商、務工等。由于南美地區的官方語言主要為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而大多數務工人員往往不懂當地語言,看不懂相關的疫情提示,具有相當的潛在風險。
省疾控專家研判認為,廣東可能會繼續出現輸入病例。接下來冬天結束,廣東地區氣溫回升,病毒進一步傳播的風險會逐步上升。
白紋伊蚊會傳播寨卡病毒
廣東省首例寨卡病輸入病例是通過口岸篩查發現的。廣東省疾控中心首席專家何劍峰表示,全靠口岸來“攔截”輸入病例并不現實,口岸遇上病毒感染潛伏期患者入境也難以發現。他認為,關鍵是加強國內監控和宣傳,加強醫療機構醫生培訓,以便他們及時發現病例,進行隔離治療。
另外,何劍峰提醒,寨卡病毒跟登革熱病毒一樣,主要通過伊蚊叮咬傳播。在南美,目前主要是通過埃及伊蚊傳播,但在廣東,埃及伊蚊只存在雷州半島靠近北部灣的幾個鎮等個別區域,大部分區域的“霸主”是白紋伊蚊。“白紋伊蚊會傳播寨卡病毒,但與埃及伊蚊的傳播效力相比如何,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研究。”何劍峰說。
市民該如何預防寨卡病毒?何劍峰表示,跟預防登革熱一樣,將蚊子的叮咬機會降到最低。建議市民有意識地常清積水,開展滅蚊行動。
編輯:趙彥
關鍵詞:寨卡輸入風險升 清積水滅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