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人物:在寧波某國企工作的85后單身女性
●支出:15706元 收入:3200元
回西安老家過年
光機票和海鮮就要五六千元
周小姐來寧波工作已有7年多,每年春節她都回老家西安和父母過一個團圓年。“坐火車太慢,想和家人多待幾天,只能花錢買機票,就算提前訂票,來回也要花近3300元。”周小姐說,除了機票,她還要給父母帶一些寧波的海鮮。今年花在買海鮮上的錢就有1670元,“這還不包括純手工的蟹糊、紅膏熗蟹的費用,加起來少說也有2000多元了。”
周小姐告訴記者,由于自己常年不在家,沒辦法很好地照顧父母,她回家都會塞給爸媽一些錢,讓他們以備不時之需。今年她就給了爸媽4000元錢,希望老兩口平時吃好點。
“除了這幾項比較大的花銷外,家里買菜、買水果、買飲料等等都是我主動掏的錢。大概有1000元。”周小姐笑了笑說,“能讓老人少花就少花,錢我還可以再賺。好不容易過個年,讓老人開心才是最重要的。”
她還羅列了一些春節期間的費用:各個景區的門票540元;在外吃飯的費用800元左右;走親戚時買的禮品、保健品等1500元;還有給剛出生的小朋友買的金器1266元,尿不濕、衣服等1300元左右。“春節就是這樣,總有花出去的錢,也有收到的錢,比如一個鐲子,價值3200元。”周小姐說,但是總體上來說花出去的要比收回來的多很多。
●人物:60后大叔,尚未有第三代
●支出:12150元 收入:幾乎沒有
帶著兒子兒媳給長輩拜年
每家要送七八樣禮品
李先生從事棉紡生意,今年兒子剛領證,帶了新媳婦回家過年,這不,正月里需要帶著媳婦上門拜見長輩,除了給兒媳的2000元壓歲錢,李先生上門要送的禮,才是他最費心思和費錢的。
“我們不流行送紅包,每年一次去長輩家做客,是不能含糊的,平均下來,每家至少要送七八樣禮品,并且要有一定的檔次,總價要在1500元以上了。”李先生數了數,今年帶著兒媳拜訪了5家長輩。
一支從東北吉林帶回來的野山參,780元;一桶會稽山的十年陳高檔黃酒,550元;一大箱山核桃、開心果等禮盒裝,200元;自家做的過年特產,10斤年糕、兩盒土雞蛋、臘腸、魚干、肉粽,加起來350元左右;兩條曬干的鰻筒,150元;還有一條棉紡廠的毯子,當然,這不要錢,市面上價值也要100元。這些只是一戶人家的禮品,總共花了2030元,乘以5,就是李先生的過年禮品花費,碰上再上一代的長輩,需要把山核桃、土特產等換做鐵皮楓斗、21金維他這類的保健品。
李先生說,因為還沒有孫子,加上家里的習俗是春節去別家做客,清明掃墓時別家來自己家,所以今年幾乎沒有收入。“每年都要送的,并不是今年兒媳來了,所以我們在年貨準備上,要花不少心思。”李先生笑了笑說。
●建議
別打腫臉充胖子
視自身經濟情況而定
采訪中,記者遇到了一位從事業單位退休的劉大伯,今年春節,他的兒女以及孫輩們都回來了,大家在酒店吃了頓團圓飯,飯桌上,晚輩都拿出錢來,讓年輕人幫忙發微信,讓孩子們搶紅包,雖然錢并不算多,卻是笑聲一片,這也算是今年春節最洋氣的發紅包方式。
劉大伯表示:“我相信很多長輩跟我一樣,我們想要的并不是子女給我買多貴重的東西,你給我多少錢,我們更在乎子女回家團聚,我們一家子好好聊聊天,喝喝茶,挺好的。”
關于春節開銷一事,在寧波效實中學任教的馮先生也有話說,他認為,春節花點錢無可厚非,但也要視自身經濟情況而開支,切忌為了面子“打腫臉充胖子”,夫妻之間也應該相互理解,不要與他人進行攀比,如果搞得自己節后手頭拮據,那樣春節過得就沒有趣味了,這也是長輩們所不希望看到的。 □記者 朱琳 葉萌茗 王莎
編輯:王瀝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