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大學生創業需跨過“被坑”這道坎
盡管已畢業離開學校,但劉晨仍為自己兩年多前在校創業“被坑”數十萬元貨款的經歷維權。有著類似經歷的還有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等多所院校的大學生創業團隊。這些被騙創業團隊的標的物貨款金額共達270余萬元。(1月31日中國青年報)
中央及地方政府近年出臺了很多政策措施,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厚植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土壤。而大學生,則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因此,包括南京在內的很多城市,從創業資金、載體、場地、融資、稅費減免等多方面,鼓勵和扶持大學生創業。比如南京,推出“1元注冊”“8秒申請貸款”“足不出戶繳稅”等多部門協作服務,全力保障大學生創業。政策引領之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到創業創新的行列中來。
在大學生創業之風蔚然興起的當下,細究大學生創業“被坑”的原因,讓他們跨過這道坎,其重要性無需多言。那么,大學生創業何以“被坑”?主觀原因在于一些大學生雖然具有創業的熱情和激情,但對創業潛在的風險認識不足。共青團廣西區委的一項調查顯示,近五成受訪者不明合同詐騙,不少大學生創業者的商業計劃書或參加創業大賽的材料,沒有考慮到商業倫理和盈利邏輯,對作為市場規則的商業法律也缺乏清楚認識。還有,一旦“被坑”,他們也不知道如何固定證據及維權。
而客觀原因則在于一些地方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扶持政策,主要集中在資金、載體、稅費減免優惠等方面,對于大學生的創業培訓卻關注較少。即便有培訓,重點也是放在如何組建團隊、創辦企業、研發產品、開拓市場等方面。涉及到的商業法律,解決的也是稅務、財務、用人等企業內部事務,很少或基本沒有談到如何應對合同欺詐、商業倫理等創業風險。被廣泛使用的“創辦你的企業”培訓就是如此。當然,從另一角度說,大學生選擇到某個地方創業,首先看中的也是各種優惠政策。
創業艱難百戰多。《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即使在創業環境較好的省份,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因此,大學生想要創業成功,無疑要先跨過“被坑”這道坎。
善用兵者,不慮勝先慮敗。對大學生來說,跨過“被坑”這道坎,在決定到創業大潮中遨游的同時,不妨未雨綢繆,通過學習和參加培訓,補上應對創業風險這塊短板。對政府部門來說,亟需加大大學生創業培訓力度并優化培訓內容,特別是要將培訓重點放在如何應對合同欺詐、商業法律及商業倫理等方面,在幫助創業大學生學會“游泳”的同時也能掌握“自救”本領。(宋廣玉)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 大學生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