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戰爭硝煙戰爭硝煙
八路軍冀熱遼軍區挺進東北
1945年8月,為解放東北人民,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多次發出指示,要求派部隊進軍東北。朱德總司令發布戰略大反攻的作戰命令,其中特別命令“現駐河北、熱河、遼寧邊境之李運昌部即日向遼寧、吉林進發”。8月12日,冀熱遼軍區黨委在豐潤縣大旺莊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執行延安總部第2號命令的具體方案。會議決定成立中共東進委員會和冀熱遼挺進軍前方指揮所,由李運昌任書記兼司令員,還決定李運昌率冀熱遼軍區部隊1.3萬余人以及包括4名地委書記等2500多名地方干部,分三路兩個梯隊迅速向熱河、遼寧和吉林進發。
冀熱遼軍區三路部隊,北出長城各口,迅速向東北挺進:西路部隊于8月中旬從冀東平谷出發,經興隆縣向偽滿統治下的承德地區進軍,一路上先后解放了興隆、灤平、承德等縣,最后進入承德市與蘇軍會師;中路部隊于8月17日經喜峰口出長城,向平泉、凌源、赤峰、北票、朝陽進軍,先后解放了平泉、建平、赤峰周圍大片地區,在上述地區建立了民主政權,消滅和改編了熱河偽滿軍3個旅、12個討伐隊和20余市、縣的偽警察隊2萬余人。9月23日,熱河全境完全獲得解放。
東路是冀熱遼八路軍挺進東北的主力,部隊名稱定為八路軍挺進東北先遣縱隊,于8月16日從冀東撫寧縣出發,8月25日,冀熱遼軍區出關部隊東路軍挺進東北第l梯隊,由第16軍分區司令員曾克林、副政治委員唐凱率領,從冀東撫寧縣臺頭營地區出發,于8月29日從九門口跨過長城,進入遼寧綏中縣境內。部隊兩次派人前往山海關日軍司令部,遞交敦促其無條件投降的通牒,但遭日軍無理拒絕。第1梯隊遂向山海關發起總攻,日軍不支,向秦皇島方向逃竄。此役共殲日偽軍2000多人。山海關的收復,為八路軍后續部隊挺進東北打開了通道。隨后第47團留下作為山海關衛戍部隊,軍分區副司令員李道之率第2梯隊進駐山海關,進行全面接管。而后,曾克林、唐凱率領所部乘火車向沈陽疾進,列車每到一站,都留下部分兵力協同地方干部進行接管。9月4日,部隊收復錦州,解除偽滿軍2個旅約7000人的武裝,于9月5日進入沈陽。沈陽市近百萬工人、學生和市民潮水般涌向大街,揮舞彩旗,高呼口號,夾道歡迎冀熱遼部隊。為了顧全大局,入城部隊暫對外稱“東北人民自治軍”,并迅速成立了沈陽市衛戍司令部。部隊相繼接管了沈陽兵工廠、倉庫、軍用被服廠、水電公司、郵電局、銀行和廣播電臺,又派軍進駐東北各省其他主要城鎮進行接管,解除了近1萬名偽軍武裝。為了穩定形勢,八路軍迅速成立了沈陽市人民政府,由焦若愚任市長。冀熱遼軍區部隊分兵,進到遼陽、鞍山、營口、本溪、安東(今丹東)、撫順、清原、梅河口、鐵嶺、開原、四平、鄭家屯等地迫使日偽軍投降,收繳其武器裝備。至11月底,冀熱遼軍區進軍東北的部隊控制了遼寧省全部、吉林省南部和黑龍江西部地區,共迫使偽滿軍3個旅、兩個團和60個縣市的偽警察大隊等約4萬人,以及日本關東軍殘部5000人繳械投降。
另外,山東八路軍萬毅等部,奉命從山東半島出發橫渡渤海,在遼東半島的莊河、大孤山等地登陸。于是,偽滿南部地區完全被八路軍收復。
八路軍自8月中旬挺進東北以后,很快收復遼寧省的36個市、縣,還向吉、黑兩省派出部隊和干部,控制了吉林東部8個市、縣和黑龍江的2個市,共解除偽滿軍約4萬人的武裝,殲滅、收降日軍殘余5000余人,還從敵偽手中繳獲了大量武器裝備和各種軍用物資,以勇猛的進攻和輝煌的戰績配合了蘇軍作戰,為解放東北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八路軍挺進東北期間,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新四軍以第3師進軍東北。同時,晉綏軍區第32團,冀魯豫軍區第21團,冀中軍區第31、第62、第71團,以及準備南下湘粵邊的八路軍游擊第2、第3支隊和延安炮兵學校、抗日軍政大學和教導第2旅等部也先后進入東北。至12月上旬,到達東北各地的部隊約11萬人,另有延安、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山東和華中解放區派到東北的干部約2萬人。這些部隊進入東北后,在東北抗日聯軍和當地人民支援下,收繳敵人武裝,摧毀偽滿各級政權,剿滅土匪特務,建立人民政權,從而奠定了東北解放區的基礎。
編輯:曾珂
關鍵詞:八路軍 八路軍冀熱遼軍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