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國外認可怎樣的中醫人才?交流瓶頸影響口碑
人才是文化的傳播者,中醫走出去,關鍵需要中醫人才走出去。目前,中醫走出去面臨著怎樣的困境?走出去的中醫在國外的執業情況怎樣?帶著疑問,記者專訪了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中醫藥文化傳播公益基金“一帶一路”國際人才培訓辦公室主任紀高峰博士、英國中醫藥商會會長任廣峰以及在英執業的賈明華醫師。新聞背景:
2015年12月31日在英國首都倫敦,由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國農工黨中央主管的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中醫藥文化傳播公益基金,與英國中醫管理委員會(CMC)、歐盟中醫注冊執業醫師學會簽訂了在中國培訓國際中醫人才的協議,同時啟動了“一帶一路”中醫國際人才培訓計劃。
根據培訓計劃,接受培訓的中醫人才,將獲得英國中醫管理委員會頒發的《英國中醫師注冊執業資格證書》及《歐盟中醫師注冊執業資格證書》,兩份證書將為中醫師在英國或歐盟其他國家申請簽證、中醫執業等方面提供便利條件。中方代表紀高峰博士說,這是中國中醫藥向國際化邁出的堅實的一步,是我們“一帶一路”中醫走出去戰略的一個契機和成果。
萎縮中前行的中醫行業
70歲的賈明華來自上海,醫學博士。在去英國執業之前,他原本是上海市華山醫院的皮膚科專家。在英國,賈明華也是中醫領域比較活躍的人物,不僅擔任了英國中醫執業醫師學會會長,還經常為中醫師在英國遭遇的各種困境積極奔走。
“并不理想?!碑斢浾邌柶鹬嗅t師在英國的執業現狀時,賈明華有些心酸地表示。他在英國十幾年的時間,親歷了中醫行業在英國過山車式的發展軌跡。
據賈明華介紹,他的診所除了服務于當地華人,本土老百姓也是重要的服務對象。在最紅火的時候,他的診所也經常需要排隊一兩天才能就醫。但是現在,不僅醫療服務的項目減少了,診所里的員工也有1/3選擇了回國。
據賈明華介紹,行業發展紅火的時候,一名中醫師月收入8000~10000英鎊很常見。現在,由于行業發展不景氣,不少中醫師的月收入都持續在3000~5000英鎊的水平。這讓中醫師的心理落差很大。
“不過,一定能夠重新茁壯成長起來。”頓了頓,賈明華又補充了一句。
他用“重新”一詞,是因為中醫行業在英國剛剛經歷了一次整體萎縮。其代表性事件,是從2014年5月1日起,英國藥管局規定在英國禁用中成藥。受此規定影響,目前英國中醫師多用中藥濃縮粉自配內服方劑替代中成藥,這極為不便,病員就診人數也因此大幅下降。該事件還直接導致了中醫診所和中醫從業人員的明顯減少,中醫診所從高峰時期的2500家縮減為目前的1200~1500家左右,中醫從業人員也相應減少。中醫行業的生意也因為限用中成藥的規定而變得清淡,勉強度日。
“其實,造成目前中醫行業不如以前紅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經濟大環境的因素,也有行業內部自律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多年來,英國媒體和英國藥管局對中藥的毒性和副作用過分渲染?!辟Z明華表示,中醫行業和中國所有行業的“走出去”戰略一樣,法律壁壘都是急需解決的重要難題。
“行業萎縮的最嚴重影響其實在于,英國中醫從業人員來源出現枯竭狀況。整個2015年,從中國內地進入英國從業的中醫師僅有3名,按摩人員僅有2名。沒有了人才來源,中醫文化的傳播就成了天方夜譚。”賈明華感慨。
人才幾成為國外中醫診所共同“軟肋”
賈明華的感慨,也正是紀高峰的擔憂,這也促成了他代表中方與英國中醫管理委員會牽手培養中醫人才計劃的落地。助力中醫藥文化的傳播,也是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中醫藥文化傳播公益基金成立的初衷。
在紀高峰看來,中醫藥人才的數量和質量,直接并從根本上制約著中醫行業在國際上的發展。實際上,在合作協議簽訂之前,紀高峰已經走訪了英國的多家中醫診所。他發現,人才問題幾乎是這些診所的共同“軟肋”———多數中醫診所都面臨著中醫師缺乏的問題,還有不少診所在缺人的同時還受困于執業人員的非專業化。
“不少中醫診所的執業者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培訓,水平也參差不齊,再加上部分中醫診所過于商業化的因素,一些消費者的利益因而受到影響?!奔o高峰說。這一觀點,也得到了英國中醫藥商會會長任廣峰博士的印證。
據任廣峰介紹,由于中成藥較其他草藥制品有明顯的藥理作用,故其副作用也相應顯得突出。根據以往經驗,英國使用中成藥后出現的大大小小的副作用也大都是非正規的從業人員不當使用的結果?!耙虼?,應加強對使用中成藥的從業人員的質量控制,以確保使用中成藥的英國公眾的安全。”
“其實,英國老百姓并不排斥中醫也不排斥中藥。只是,由于法律體系和文化認同的差異,他們對中醫藥的認可和接納的程度還比較片面。比如,中醫技術的自然療法如推拿、針灸等,他們比較認可,但是中藥療法,他們往往只接受草藥,而不接受中成藥,他們認為中成藥沒有標準故而沒有質量保證。”紀高峰說。
交流瓶頸影響國外對中醫的評價
中醫的研究成果不為西方人接受,也成為中國中醫師在國外執業面臨的又一尷尬。
“西方學術界的臨床科學研究常用方法是所謂的隨機雙盲交叉對照試驗,而中醫研究很少使用這種方式,這是一種文化沖突,是交流的瓶頸。中醫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是中醫傳播的紐帶,當紐帶遭遇瓶頸,這種文化沖突又成為評價中醫科學性和有效性的標準之時,中醫文化的傳播和中醫國際人才的培養必然受到直接影響?!睋螐V峰介紹,2015年,英國倫敦中薩大學以不科學為由取消了英國唯一3年制中醫專業的課程,僅保留了1年制碩士生課程。
“要突破這種交流的瓶頸,還需要從加強溝通交流著手。因為,西方人反對中醫藥的部分內容實際上是因為對此缺乏了解,只有了解才能帶來改變。所以,要讓中醫文化能夠順利傳播,既需要我們的中醫人才‘走出去’,還需要將影響中醫在國際上相關國家發展的相關立法者、執法者、受眾、西醫等群體‘請進來’,讓他們在中國的土地上實地了解中醫。了解必然會帶來認識的改變,其中包括立法的改變?!奔o高峰強調。
而在任廣峰看來,上述困境,也恰好給中醫行業在國際上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于2015年5月由中國駐英大使館有關部門指導成立的英國中醫藥商會,也正是基于著重解決上述問題而成立的組織。
“不過,要促進中醫藥文化在國外的推廣和發展,海外與母國必須攜手并進,這既需要發揮海外人士熟悉所在國情況的優勢,又要充分利用母國強大的人才、技術、經濟力量等資源。這也正是中國和英國聯合致力于‘一帶一路’國際中醫人才培訓的重要意義所在,這種培訓不只是簡單的中醫技術人才的輸出,還是中英兩國有關中醫文化交流傳播的紐帶?!辟Z明華的觀點,也獲得了紀高峰和任廣峰的一致認同。
編輯:趙彥
關鍵詞:中醫人才 交流瓶頸 中醫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