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家長不代勞作業回歸教育常識
浙江省教育廳日前發布了《關于改進與加強中小學作業管理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指出,中小學校不得布置要求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批改教師布置的作業或糾正孩子的作業錯誤。(1月11日《現代金報》)
近年來,不少學校和老師打著家校互動的旗號,為了防止學生不能獨立完成作業,抄襲作業現象,明確要求家長必須陪同孩子一起做作業,硬性規定家長要檢查孩子的作業,并在孩子的作業上簽字,甚至給學生布置了很多需要家長合作才能完成的家庭作業,逼得家長幫著孩子做作業,乃至家長給孩子代勞完成作業。這讓本屬于孩子自己的家庭作業,結果淪為家長之間的技能大比拼,既增加了廣大家長的“課業壓力”和負擔,也擠壓了家長開展家庭教育的時間,更讓部分家長犯了難,無所適從,逼得家長重新學習,鍛煉成“十八般武藝樣樣都會的超級爸爸媽媽”。
浙江省出臺規定,明確要求中小學校不得布置要求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批改教師布置的作業或糾正孩子的作業錯誤。從表面上看,這只是減輕了家長的負擔,但從實質上看,這是回歸教育常識,回歸教育科學規律,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從教育常識角度說,學生的家庭作業理所應當是孩子本人獨立完成,或者與其他同學一起合作完成。而且,既然是老師給學生布置的家庭作業,那么學生的家庭作業就應當由布置作業的教師親自批改。家長不是學生,也不是老師,讓家長代勞孩子做作業和代勞老師改作業,這本身就不倫不類,違背了教育科學規律。現在不讓家長幫孩子做作業、替代老師改作業,只不過是回歸教育常識,回歸教育科學規律,是糾正。
另一方面,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家庭教育是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基礎,在孩子的人格培養上有著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家庭教育的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能否健康成長,但眼下的家庭教育只剩下“陪孩子寫作業”,忽略了孩子的勞動、運動能力以及人格等方面的培養,這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不再做作業,不再改作業,這直接減輕了家長的“課業負擔”,讓廣大家長從孩子的家庭作業中解脫出來,不必把所有心思都花在輔導孩子的作業上,這樣家長才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學習以外的家庭教育,讓孩子在人格等方面能夠更健全的成長,減輕學校這方面的教育負擔,真正達到家校合作的效果。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家長不代勞作業 教育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