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中東斷交風波或牽動多格局調整
雖然大多數預判都排除了兵戎相見的可能,但事態進一步擴大的可能性正在高度堆積,并可能觸發多維度的格局調整。
沙特宣布與伊朗斷交后,巴林、蘇丹、阿聯酋、科威特步調一致地選邊站在沙特一側,與伊朗隔岸對陣。新年伊始,海灣地區飄散起濃郁火藥味,一夜之間,中東似乎上演了一場孤立伊朗的外交情景劇。
而事實恐怕是,這僅僅是場開幕劇。這場罕見的多國外交戰,影響深遠,不會停留在“口水”層面。雖然大多數預判都排除了兵戎相見的可能,但事態進一步擴大的可能性正在高度堆積,并可能觸發多維度的格局調整。
這場風波,最直接的沖擊對象,是中東地區持續存在的教派分歧局面。目前還沒有其他什葉派國家公開與沙特叫板,但分歧擴大的苗頭已在多地出現。事實上,沙特處決什葉派教士奈米爾后,示威活動不僅出現在德黑蘭,也同期出現在巴基斯坦、巴林、伊拉克等地,甚至包括什葉派聚居的沙特東部地區。只不過,這些抗議還沒有以國家形式集體發聲。如果事態進一步發酵,巴林等一些教派分歧原本就十分敏感的國家很可能出現新的爆破點,一旦這些爆破點連成一片,就會把教派沖突的風險推向極端,教派對立格局將發生新的變化。
這場外交風波,從地區安全上講,會對現有幾個戰事熱點產生添柴加火效應。仍處于內戰中的敘利亞、也門是眼下中東地區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政治問題,在這兩大問題上,沙特和伊朗持完全對立的立場,只不過,雙方過去以幕后介入、暗中較量的方式在這兩個戰場進行對抗,斷交事件則把這種對抗“臺面化”。擺在面前的危機是,原定本月底舉行的敘利亞問題各方談判恐怕會因為沙伊反目而難產。不能排除的情形是,斷交風波或將牽引敘利亞等地的戰事格局朝著不確定方向發展。
這場外交風波,就地緣政治來說,可能是對十多年來地區格局反復微調的一次階段性重整。過去15年,美英等西方國家主導的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三場戰爭推翻了三個政權,更在無形中結束了兩伊和沙特三足鼎立的中東三國格局。本·阿里、穆巴拉克等人的謝幕,以及西亞北非之亂的每一個片段,都是對中東格局的一次次微調。反復微調之后,沙特并沒有實現獨大之夢,伊朗反倒不斷上升,特別是伊核談判的收官給伊朗經濟松綁,全新發展空間擺在伊朗面前,這恐怕是沙特不愿看見的情形。長期以來,沙特始終忌憚伊朗的軍事實力,懷疑伊朗擁有可用于軍事目的的核技術,警惕伊朗在原油市場上成為自己最大的對手。現如今,通過這樣一出外交牌,沙特不僅叫板伊朗,更可重整陣營,測試親疏,為打破“海灣雙雄”的地區格局試試水。
這場外交風波,對反恐局面而言,可能讓全球反恐合作變得更難操作。敘利亞和伊拉克是目前打擊極端組織IS的中心地帶,沙特和伊朗在敘利亞問題上的持續對抗,勢必讓反恐議題變得更加政治化。事實上,就在上月,沙特剛剛另起爐灶,拉出一個把伊朗、敘利亞和伊拉克排除在外的“遜尼派”反恐聯盟。其意圖十分明顯,就是為了制衡與俄羅斯聯手打擊IS的這三個什葉派掌權國家。可以想象,一旦反恐議題被摻入教派私念,反恐的戰略格局也恐將變味。
□凌朔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中東斷交風波 沙特和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