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北劇場不是“悲劇場”

2015年12月31日 11:02 | 來源:新京報
分享到: 

比起1998年、2001年、2005年這些“北劇場”歷史上的關鍵節點,今天小劇場戲劇的生存環境要寬闊得多,每晚都有小眾或商業的劇目在偌大城市的不同角落上演,這證明北劇場和她的經營者們當年為之鼓呼奔走的藝術形式已經在觀眾的心中生根發芽。

劇場傳承

“北劇場”終將不再是劇場了。元旦之后,位于東城區北兵馬司胡同的中央戲劇學院北劇場,租約期滿后,將改建為快捷酒店。不少曾一起在此劇場當過義工的朋友,無論幕前或幕后、專業還是業余,紛紛相約觀摩年底上演的最后一臺演出,準備散場后到街對面過去常吃工作餐的餐廳小酌,祭奠彼此關于戲劇最初的美好回憶。

戲劇圈外的朋友會有些不解:今天北京叫得上名字的劇場沒有一百也有大幾十家,這些年不少小劇場開了又關,這家學校內部的劇場何以讓人如此感慨?這就要從北劇場的傳承說起了。

北劇場最早為劇場,是由中國青年藝術劇院1998年承租并改建的,當時的觀眾稱之為“青藝小劇場”。上世紀90年代是話劇藝術的寒冬,青藝小劇場的存在,為偏好小劇場的創作者和觀眾保留了一份溫暖。2001年底,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和中央實驗話劇院重組為今天的國家話劇院,劇院資源重新規劃,將劇場轉讓給了民間經營者。北兵馬司劇場成為北京第一家民營劇場,“北劇場”這個原先的小名也成為正式名稱。

在這里,好戲仍舊連臺上演,蔣雯麗與大導林兆華合作契訶夫的《櫻桃園》,湯唯一身勁裝出演《切·格瓦拉》,劇場的經營方向和引進劇目也更加多樣。北劇場不但是賴聲川表演工作坊在北京最早落腳的地方,演出過《千禧夜,我們說相聲》,還承辦過多次兩岸三地戲劇交流和展演活動。而今在話劇界地位如日中天的孟京輝,二十年前還是新銳實驗戲劇導演,他的多部代表作如《戀愛的犀牛》《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死亡》都是從這里邁出第一步,開始了延續至今的全國巡演。

不夸張地說,當時的北兵馬司劇場,是上世紀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北京小劇場話劇的旗幟。

前些天,陜西華陰老腔因為在綜藝節目中與譚維維的合作為更多人所知,而十二年前,這一曲種就曾借助全國地方曲種匯演的機會在北劇場上演。這些活動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全國大學生戲劇節。那幾年間,每到暑假,全國各地高校的戲劇社團就會匯聚在北劇場,以此為中心開展論壇、工作坊和展演等多種形式的交流,互通有無,接受專業老師的指導。持續多屆的大學生戲劇節,給不少非戲劇專業的學生提供了感受專業舞臺的機會,其中的佼佼者如顧雷、趙淼等,現在已經成為活躍在一線的職業戲劇導演。

演出和活動愈受贊譽,“北劇場”的名號也愈加響亮。那幾年,北劇場培養了一大批熱愛戲劇、接受能力強、欣賞水平較高的年輕觀眾,他們如今已經成長為欣賞劇場藝術的中堅。

藝術常青

然而天不總遂人愿,戲劇市場久久不見起色,北劇場的經營者們雖勉力維持,終于難以為繼。2005年,劇場轉讓給了中央戲劇學院,從那時起,作為公共劇場的“北劇場”歷史終結。讓人心酸喟嘆的是,此后一年多,小劇場戲劇便如雨后春筍般萌發,其中多有叫好又叫座的戲劇,北劇場可謂倒在了第一抹曙光到來前。山花爛漫,叢中卻不見她。

中戲接手后,北劇場成為學校內部劇場,繼續為作養戲劇人才做出貢獻。前文提到很有可能是北劇場上演的最后一出戲,就是受“北京市人才培養共建項目——大學生科研訓練劇目”支持的學生匯報演出。由于中戲已經在場地成本性價比更高的昌平興建了七座功能全面、更適應表演需要的新劇場,對于學校而言,北劇場已無太大保留必要,物歸原主也只是早晚而已。

北劇場終將不再是劇場了。不少業內人士和老觀眾聯想起不久前木馬劇場、麻雀瓦舍的關張和易址,感慨資本在吞噬文化生活空間。筆者倒以為,大可不必如此悲觀。比起1998年、2001年、2005年這些北劇場歷史上的關鍵節點,今天小劇場戲劇的生存環境要寬闊得多,每晚都有小眾或商業的劇目在偌大城市的不同角落上演,這證明北劇場和她的經營者們當年為之鼓呼奔走的藝術形式已經在觀眾的心中生根發芽。假以時日,相信會有酒店改建為劇場的一天。到那時,售票處的墻上也許將再度掛上北劇場那幅《暗戀桃花源》中的巨幅海報也未可知。

霧霾中的城市是灰色的,而藝術之樹常青。讓我們把回憶打包起來,用它去裝點新的舞臺。

□靳海舟(劇評人)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小劇場戲劇 北劇場傳承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免费人各人国产 | 亚洲第一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免费视频 | 自偷精品精品国产日韩 | 中文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三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