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17歲高三男生40萬字宋史出版 曾出版30萬字漢史
17歲的年齡,對于大多數高中學生來說,正處于緊張的學習之中,但是對于陜西省西安中學的高三學生林嘉文來說,他卻“忙里偷閑”搞創作,創作了一部40萬字的宋朝歷史讀本,并受到知名史學研究專家李裕民教授的高度評價。日前,林嘉文的新書《憂樂為天下:范仲淹與慶歷新政》出版座談會在西安中學舉辦,記者在現場感受到了這位年僅17歲作者的思想和風采。
西安17歲學生40萬字宋史出版 曾出版30萬字漢史
現場 17歲高三學生解讀著作如作報告會
17歲的林嘉文,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成熟和穩重,稚嫩的學生氣只有在他獲得贊揚后偶爾一笑間才流露一點。在對著作解讀的過程中,林嘉文一氣呵成作了近半個小時的講述,從創作規劃到史料研讀,就像在作一個報告會。從其創作的《憂樂為天下:范仲淹與慶歷新政》一書中的自序也可以看出,這是一部講述北宋慶歷新政時期的史研綜合讀本,作者結合當時的政治、文化、思想等領域的變動,引注了中外數十份史料,以敘述和論述的手法表現出了北宋時期的歷史發展變遷。
一直關注林嘉文的西安中學教研室主任郭富斌談到這個學生時非常高興,他說從這個孩子開始創作起,就特別關注他。通過對林嘉文作品的閱讀和平日的接觸,可以感受到作者具有強烈的現實關懷意識和廣闊的學術視野,以及非常強的獨立思考精神。
林嘉文的歷史老師劉文芳也感慨道:有這樣的學生,是有一定壓力的,當然,這種壓力也讓她感到開心,“課堂上,講到宋史的時候,總會多關注林嘉文,和他進行一些交流和互動。”
西安中學副校長薛鋒表示,對于林嘉文這樣具有專長和思想的學生,學校將繼續給予鼓勵和支持,一如既往地提供相對寬松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并且還將以林嘉文為教研案例進行研究,讓更多的“林嘉文”式優秀學生脫穎而出。
稱贊 解放后如此年齡著書寫宋史的第一人
記者了解到,參會的中國宋史研究會理事、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生導師李裕民教授在會前已欣然為此書作了序。談到這部林嘉文寫的書,李裕民教授說:“印象很不錯,言語和布局符合學術規范,尤其內容方面對國內外相關的著作都涉及到了,這很難得。因為歷史是需要積累性的,一位中學生,能這么認真做事情的,應該還是比較少的,作者應該是‘解放后如此年齡著書寫宋史的第一人’。”
西北大學文博學院副教授賈連港對作者表示鼓勵的同時也提出了建議,他表示,歷史學是反思和批判的學科,做歷史研究,應該首先具備對史料的解讀能力,并且要有對史料進行質疑和批判的精神,所以他建議作者在后期的創作中應該加強對宏觀史料掌握和運用的訓練。
記者在采訪知名教育專家許建國時,他表示,當前針對中學生的評價體系更多的是聚焦在成績、名次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個性的發揮和創造性思維的培育,以及學生個人才能的激發,林嘉文能突破一些阻礙和束縛,寫出這樣一本書,非常難能可貴,他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學生能突破自我,實現個人最高價值。
對話 懷平常之心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做史學研究
研討會后,林嘉文對記者說,熱愛并從事史學研究其實得益于小學時期的那股“讀書熱潮”,也就是從那時候起,他就對歷史性書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得到了做教師父母的支持和鼓勵,所以在初中、高中階段,他就特別關注西夏到宋朝的歷史,一直通過書本、網絡等渠道了解和研究西夏和宋朝歷史。
雖然從事歷史研究,但這并沒有影響到他文化課各科目的成績,林嘉文說他的各科成績都處于班級中上等水平,并且與老師和同學的關系處理得都比較融洽,很多同學和老師還經常笑稱他為“林老師”。這本書都是利用課余時間創作完成,而后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完全出資刊印。
林嘉文覺得自己最大的優點是擁有一顆“平常心”,因為做研究需要這種心態,所以對研究以外的事情都看得比較淡。對于未來,他希望繼續從事歷史方面的研究工作,最好是在高校做史學研究,特別是民族史方向的研究。對于即將面臨的高考,他希望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當然如果能進入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中央歐亞研究系深造也是非常期待的。
記者了解到,除了本次完成的《憂樂為天下:范仲淹與慶歷新政》一書外,此前,林嘉文已經出版過一部30余萬字的通俗式歷史小說——《當道家統治中國:道家思想的政治實踐與漢帝國的迅速崛起》,書中以輕松的現代式語言重新解讀了道家思想在文景之治階段的傳播和運用,再現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道家思想治國的時代。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宋史 高中生 漢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