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保護未成年人 盡最大可能清除社會“霧霾”

2015年12月23日 14:52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不得讓未滿6周歲的未成年人單獨留在家中、車內;學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學生分數排名;4歲以下兒童坐車要配備安全坐椅……12月22日,南京市人大發布公告稱,《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已由江蘇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批準,將于2016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現代快報》12月22日)

相較于《未成年人保護法》,南京市這一地方條例的相關條文的規定顯然更具體、更扎實,也更具有現實針對性。比如,透過“不得讓未滿6周歲的未成年人單獨留在家中”的規定,公眾可以聯想起2013年南京江寧區兩名女童被餓死家中的人間慘劇。

南京新條例的相關禁止性規定,無論理念還是立意都很好,如果能夠實施并持續下去,一定可以極大改善孩子們的生存環境與生活環境。不管是對于日常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還是涉及長遠的發展預期,都能起到相應的防范、保護作用。不過,僅僅停留在一部條例上,顯然還不夠,我們更關心這些規定能否落到實處?比如,當法理與親情產生沖撞時,究竟應該依法辦事,還是也該考慮到親情?以今年輿論沸沸揚揚的南京虐童案為例,它就呈現出極為復雜的一面,當公眾輿論要求嚴懲的呼聲,與家庭日常生活不乏溫情的另一面產生沖突時,法律的判決往往陷入兩難境地。

此外,諸如強迫或變相強迫學生參與有償家教或捐款捐物、購買商品等活動;削減或擠占體育、藝術等非升學考試科目課時以用于升學考試科目教學等,這些問題也都屬于老問題了,媒體多年來屢屢曝光,現實中依然難以完全禁絕,學校、教師、家長以及社會等各方的訴求,盡管很多時候呈現對立,但也有“一致”的時候,比如家長“為了孩子”而主動自愿被購物、被捐款。凡此種種,若完全交由法律裁定,效果未必樂觀。

另一個隱憂是,體現在未成年人身上的問題,往往有著巨大的“社會化長尾”,若僅從孩子身上著眼、下力,恐怕只能是做些表面文章,很難真正“藥到病除”。比如,“學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學生分數排名”,這很理想化,但現實情形是,即便明里不公布,暗地里各方也“心中有數”;即便學校不主動公布,學生家長也會有這樣的訴求。原因很簡單,分數決定一切。

保護未成年人,除了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就獲得一些必要的、具體的保護,關鍵還是要盡最大可能清除社會上的“霧霾”,給他們提供一個晴朗、清明的生長環境。換言之,推動南京未成年人保護的新法落地,還需從社會層面作更大努力,讓孩子們對未來有一個更加美好的預期。(胡印斌)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保護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保護的新法落地 南京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私人免费观看手机版 | 天天躁日日躁久久 | 亚洲欧美久久_区二区 | 色色色色五月天亚洲 | 欧美一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一个色中文字幕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