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從中央政治局會議看未來城市工作新動向:端正發展思想 讓城市更宜居
原標題:從中央政治局會議看未來城市工作新動向
端正發展思想 讓城市更宜居——從中央政治局會議看未來城市工作新動向
隨著城鎮化率超過50%,我國正進入以城市人口為主體的社會發展新階段。轉型關口,未來中國城市工作怎樣謀篇布局?14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此作出部署。
更多農村人口會進入城市
目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接近55%,相比改革開放之初不足20%的城鎮化率,有了巨大進步。但與國際發達國家80%左右的高城鎮化率相比,未來發展空間依然很大。
“要認識、尊重、順應城市發展規律,端正城市發展指導思想。”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未來城市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一方面要看到我國仍處在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階段;另一方面要意識到未來城鎮化進程應從追求速度轉向追求質量。”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對記者說。
國際經驗表明,城鎮化率在30%到70%之間是城市快速發展階段。根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預測,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0%左右,意味著更多農村人口會進入城市。未來的城市工作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無疑更加重要,這也是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專門作出部署的原因所在。
讓農民工真正“入住”城市
“要推進農民工市民化,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了加快城鎮化對做好城市工作、推進現代化的重要性。
相對于55%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當前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不足40%。根據部署,到2020年我國戶籍城鎮化率要提升到45%左右。
“城鎮化的短板主要體現在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不高。”中財辦副主任楊偉民日前表示,城鎮現有7.5億常住人口中,有2.5億左右的人沒能在城鎮落戶,沒能享受到相應的公共服務,沒有相應的市民權利。
推進農民工的市民化,是未來加快城鎮化進程的必由之路。近期鼓點漸密的戶籍制度改革敲開了農民工進入城市的大門,而“十三五”規劃建議表明,未來將有更多舉措推進“人的城鎮化”,讓新市民共享城市公共服務,真正在城市“安家落戶”。
在城市更加“詩意棲居”
交通堵塞、環境污染、空間擁擠……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一些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被“城市病”困擾著。
“要增強城市宜居性,引導調控城市規模,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建設“宜居城市”的著力點。
“一個城市應該是一生之城。”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樊杰說,在成年前,能夠提供受教育機會;在成年后,能夠提供給實現人生價值的場所;在老年之后,能夠宜于養老。這些都需要在城市規模、布局、基礎設施建設上合理引導。
樊杰還說,高層次的宜居城市更多地表現在城市文化方面,從城市品質、風貌、內涵能夠體會感受到的民風、公德、秩序等,是活生生令人熱愛的宜居之城,是人們“詩意棲居”的家園。
讓城市規劃不再“短命”
如果說城市發展是一列火車,規劃就是引導火車前行的軌道。然而,近年來很多城市在“攤大餅”中頻頻突破規劃約束,一些城市更是“一任領導一任規劃”,城市藍圖成了一紙空文。
“要改革完善城市規劃,準確把握城市規劃定位,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監督。”——中央政治局會議開出了治療頑疾的“藥方”。
“當前很多城市病的根源就出在城市規劃上。”國務院參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會長仇保興說,一方面城市規劃本身不夠科學合理;另一方面規劃實施監督不嚴,表現在城市規劃法有法不依或執法不嚴。
城市規劃是否科學,關系著城市發展的全局。一旦規劃出了問題,城市損失動輒數百億,傷害的是市民百姓的切身利益。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未來如何在科學合理基礎上強化城市規劃的法治化,是改革完善城市規劃的重要方向。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更好為市民服務
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往往是社會矛盾積聚的階段,如何管理好城市是未來城市發展的一大挑戰。
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落實城市管理主體責任,改革城市管理體制,理順各部門職責分工,嚴格安全監管,健全城市應急體系。
住建部部長陳政高指出,當前城市管理面臨重大問題很多,房地產市場調控、住房保障、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建筑質量和建筑市場監管等,都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要繼續深化改革,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新型城鎮化對城市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專家委員會專家、揚州大學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毅教授說,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關鍵是提升發展質量,實現包容性增長、綠色增長。城市管理必然要從過去的“為城市管理人民”向“為人民管理城市”轉變。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中央政治局會議 城市工作 新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