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遏制塵肺病之害,法律法規落地是關鍵
“塵肺病農民工獲賠最長耗時7年”“七成塵肺病農民工因病債臺高筑”——12月10日《工人日報》報道了塵肺病農民工在維權、治療、生活等方面面臨的艱難處境。特別是再次提出了一個老問題:因維權成本高昂,許多塵肺病農民工放棄了申請賠償,即便通過法律途徑申請賠償,他們也常常因為無法證明勞動關系、無法獲得正式的職業病診斷證明,難以獲得工傷賠償。
塵肺病多年來一直高居我國職業病榜首。今年12月3日,國家衛計委發布的2014年全國職業病報告顯示,我國2014年共報告職業病29972例,其中近九成為塵肺病。從行業分布看,職業病主要集中在粉塵高危行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和開采輔助活動行業。
塵肺病農民工維權難已被詬病多年。由于沒有勞動合同、沒有工傷保險,加之塵肺病潛伏期較長,導致大批塵肺病人因無法自證其勞動關系或取證艱難而拿不到應得的賠償。相關調查顯示,超過80%的塵肺病農民工沒有申請過賠償,即使是申請過賠償的農民工中,也只有不足一成的人獲得了賠償。
打工收入抵不過看病支出,隨之而來的是債臺高筑、子女輟學……本希望外出打工讓自己和家人過上幸福生活,卻事與愿違。塵肺病農民工的境遇令人痛心!
更令人焦慮的是,調查顯示,罹患塵肺病的農民工大多文化水平低、自我防護意識差,近八成的人表示對高粉塵工作環境的危害不清楚或者完全不知道。
事實上,為保護勞動者生命健康權,國家已設計了比較完備的法律制度,包括出臺《勞動法》《勞動合同法》《職業病防治法》《工傷保險條例》等法規。但完善法律和設計制度并未完全遏制塵肺病的蔓延。
要讓勞動者免受職業病危害,首先必須讓法規落地,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相關法律已經對用人單位、監管部門的職責和勞動者的權利做出詳細規范。比如《職業病防治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責任制,對本單位產生的職業病危害承擔責任……用人單位必須依法參加工傷保險”“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照本法和國務院確定的職責,負責職業病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等等。
在現實操作中,讓法律條款真正落地,需要有關部門的監督更到位,需要用人單位充分承擔起防治的主體責任,并為失責或侵權埋單。特別是針對塵肺病農民工沒有簽訂勞動合同,也很難提供職業病鑒定所需材料的現實情況,有關部門應在對塵肺病的職業認定程序方面做出更加合理的安排,降低認定門檻,不能僅因缺少材料就將塵肺病患者拒之門外。
與此同時,應加大對用人單位和外出務工人員的宣傳教育。塵肺病一旦患上,病程便不可逆轉,醫療救助只是緩解患者一時痛苦,治本之策還在于加強預防。一方面要通過宣傳,讓涉塵企業充分了解塵肺病的危害,主動防御和降低粉塵危害。另一方面,要增強勞動者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醒勞動者主動做好個人防護。
如果每一個環節都能把好關,都能承擔起各自的責任——相關部門有效監管、嚴肅懲處違法行為,用人單位承擔起應盡職責,農民工佩戴好防護設備,社會對塵肺病農民工家庭給予更多關愛,那么,塵肺病的蔓延就有望得到控制,勞動者的生命健康權就能夠得到應有的保障。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塵肺病之害 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