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全國政協委員與專家學者談綠色發展理念
要“綠”又要“利”,不會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問:當前我國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對綠色和發展都有很高期待,而這二者關系一直是社會關注的話題,在實踐層面要實現綠色和發展兼顧,還面臨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或瓶頸,怎么破解?
付志方:既要“綠”又要“利”,這在實踐中的確是需要統籌研究和解決的重要問題。但實踐已經證明,這不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兩難選擇。我們身邊有許多如循環經濟、再生經濟、新能源經濟等發展的成功案例,過去太行山區許多地方靠開山挖礦單純追求經濟效益,造成大片荒山禿嶺。近些年這里封山育林,已經是滿目蔥蘢,非但林果產業出現如“綠嶺核桃”“富崗蘋果”等馳名品牌,還形成了一大批特色養殖種植產業和吸引力很強的旅游景區。所以說,完全可以做到“綠”和“利”兼顧。
但是,這個兼顧不是一下子可以落地的,也面臨著許多需要認真解決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提高全社會對綠色發展的認知,引領人們克服只顧眼前的“近視眼行為”,自覺減少和杜絕對生態的傷害。另外,國家層面綠色發展的頂層設計有了,還要精心謀劃地方的“施工方案”,增強政策、措施的系統性和可操作性,讓產業布局、企業轉型、從業安排等,都能恰當妥帖地落實。
王曦:從綠色發展的主體來說,政府、企業和公民,無不在綠色發展事業中有著自己獨特的作用。政府的作用,一是積極探索綠色發展道路。地方政府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尋找適合地方生態環境條件的綠色發展道路上來,做好地方經濟發展規劃。二是嚴格執法,守住底線,不允許企業再走粗放型的發展道路。地方政府要加強環境管制,嚴控當地的主要污染源。企業的作用,是轉變發展方式,把企業的所有資源都投入到綠色發展的方向上去。同時嚴格遵守國家規定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各種污染物排放標準,做到綠色生產、綠色經營。公民的作用,主要在于轉變生活方式,崇尚人與自然和諧的綠色生活方式。
王文彪:從宏觀層面看,國家正在關鍵轉型期,要的是有質量的GDP、要的是綠色GDP,包括國家出臺的淘汰落后產能、限制污染物排放、增加生態文明考核指標、鼓勵發展高新技術、研究推廣清潔能源等,這些政策都是有利于環境治理的。從微觀層面看,“綠色發展”不僅不會拖累GDP,而且還能創造有質量的GDP。我舉個實例,20多年前的內蒙古庫布齊沙漠是個死亡之海,毫無生機,更毫無商機。經過修復和開發,目前已形成了融生態、農業、旅游、健康、能源為一體的“生態經濟圈”,實現了由“負GDP”到“正GDP”的驚人轉變,27年創造沙漠生態財富達4000多億元。因此我堅信,綠色發展與經濟發展“必須是”,也“能夠是”和諧統一體。
孫豐月:實際上,綠色和發展二者并非一對矛盾體,二者的協調統一、有機融合構成了不同于以往的發展理念和發展途徑。但是,幾十年粗放式發展形成的社會集體慣性和思維定式很容易把二者對立起來,可以說當前大力提倡綠色發展是助力我國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戰略機遇,但也會面臨諸多挑戰,要在實踐層面實現綠色和發展兼顧還應注意幾個問題,首先,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打破傳統發展模式的思想桎梏,使綠色發展理念成為全民族的自覺、自信;其次,以創新為動力建立綠色技術體系,促進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的發展,并積極開拓適合綠色理念的新經濟增長點;第三,著力改變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大力推進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
編輯:薛鑫
關鍵詞:全國政協委員 專家學者 綠色發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