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政府4日在約翰內斯堡發表《中國對非洲政策文件》
第三部分 推動中非合作全面發展
(一)增強政治互信
1、 密切高層交往
發揮高層交往的政治引領作用,保持中非領導人頻繁互訪和對話勢頭,就雙邊關系和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加強溝通,鞏固傳統友誼、增強政治互信,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維護共同利益,共謀發展,深化合作,為雙邊和中非關系發展提供強有力政治保障。
2、 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
相互尊重和支持對方探索和完善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和政治制度。中方愿同非洲國家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經驗交流活動,本著平等交流、相互借鑒、共同進步的原則,從各自文明和發展實踐中汲取智慧,加強國家治理經驗交流,促進共同發展。
3、 完善政府間磋商與合作機制
充分發揮中國同非洲國家之間外交部政治磋商、經貿合作聯(混)合委員會和高層級經貿合作機制、科技混合委員會等雙邊機制的統籌協調作用,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政府間對話與磋商機制,促進中非政府間對話與合作。
4、 促進立法機構、協商機構、政黨、軍隊、地方政府等各領域交往
秉持相互尊重、加深了解、發展合作的宗旨,加強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同非洲各國議會及泛非議會等組織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友好交往,不斷豐富中非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內涵。
擴大和加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同非洲國家議會、泛非議會及非盟經濟社會文化理事會、非洲各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等相關機構的交往。
中國共產黨愿在獨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的原則基礎上,擴展和深化與非洲各國友好政黨和政治組織各種形式的交往與合作。積極探索建立集體交流對話的新平臺,增進相互了解和友誼,深化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增進雙方對彼此執政體制和理念的了解和認同,相互學習借鑒,共同提高執政能力,促進國家關系發展。
保持雙方軍隊領導人互訪勢頭,加強政策對話,擴大青年軍官交流。
支持雙方建立更多友好省州或友好城市,加強中非地方政府之間的交往,促進雙方在地方發展和治理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二)深化國際事務合作
進一步加強中非在聯合國等國際機構和其他國際場合的交流與合作,就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保持溝通與協調,在涉及各自國家主權、領土完整、民族尊嚴和發展利益等重大問題上相互理解和支持,維護雙方和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
共同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中國堅定支持增加發展中國家在國際治理體系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中國支持對聯合國進行全面改革,主張優先增加非洲國家在聯合國安理會和其他機構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以解決非洲遭遇的歷史不公。共同致力于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切實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呼吁國際社會繼續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改革,特別是盡快落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改革承諾,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呼吁二十國集團加強與非洲的對話,支持非洲參與二十國集團事務。
共同推動國際社會同舟共濟,權責共擔,落實聯合國發展峰會通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增強各國發展能力,改善國際發展環境,優化發展伙伴關系,健全發展協調機制,努力實現均衡、可持續發展和包容性增長,共同走出一條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的發展之路,努力實現共同發展,增進人類共同利益。繼續堅持和弘揚平等互信、互利共贏、團結合作等原則,在新形勢下推動南南合作向更高水平、更廣范圍、更大規模方向演進。
重申《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在國際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的基礎性地位,同意共同維護發展中國家團結,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的原則和規定,特別是公平原則、“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推動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制,促進公約的全面、有效和持續實施。注意到《聯合國關于在發生嚴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國家,特別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公約》取得積極進展,同意共同維護發展中國家利益,推動公約全面有效實施。
(三)深化經貿合作
1、 助推非洲工業化
將優先支持非洲工業化進程作為新時期中國對非合作的突破口和著力點,以產業對接和產能合作為龍頭,以點帶面,助推非洲加快工業化進程,為非洲實現經濟獨立和自主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基礎。積極支持非洲國家根據自身國情、發展需求和切實可行的國際規則,改善投資發展的軟硬環境,完善吸引保護外國投資的法律法規和政府服務,破解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和人才不足兩大制約發展瓶頸,積極有序推進中非產業對接與產能合作,助推非洲工業化和經濟多元化進程,提高非洲國家生產、生活和就業水平。支持非洲國家建設經濟特區、工業園區、科技園區,筑巢引鳳。引導、鼓勵和支持中國企業在非洲共同建設經貿合作區,作為推進中非產能合作的重要平臺,吸引更多中國企業到非洲投資,建立生產和加工基地并開展本土化經營,增加當地就業、稅收和創匯,促進產業轉移和技術轉讓。
堅持“義利并舉、合作共贏、開放包容、市場運作”的原則,在條件適宜的非洲國家優先打造中非產能合作先行先試示范區。充分發揮雙方政府的引導、協調、管理和服務職能,加強宏觀經濟管理領域經驗交流;創新雙方在投資保護、金融、稅收、海關、簽證、移民、警務人員往來等方面合作機制,幫助非洲國家增強執法能力建設和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共同促進產能合作取得早期收獲,積累發展與合作經驗,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促進、帶動同其他非洲國家的合作發展。
2、 助力非洲農業現代化
將支持非洲農業現代化建設作為新時期中國對非合作的優先重點領域,切實加大投入,擴大合作,著力幫助非洲國家解決這一事關國計民生和經濟獨立的基礎產業發展問題。中國愿同非洲國家分享農業發展經驗和技術,支持非洲國家提高農業技術、農牧漁業產品生產和加工技術水平,帶動農業產業鏈建設,增強糧食自主生產能力,促進糧食安全,提升棉花等特色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增加收入,改善農民生活。完善并繼續建設農業技術示范項目,實施農業優質高產示范工程,加強種子研發、推廣和普及,派遣高級農業專家組和農業職業教育教師組,擴大農業管理和技術培訓的規模和效果。建立和完善雙邊農業合作機制,發揮各自優勢和作用,加強項目監督和評估,提高合作質量和水平。鼓勵和促進中非農產品貿易。鼓勵和支持中國企業到非洲國家開展農業種植、糧食倉儲、畜牧養殖、漁業捕撈及農產品加工等領域投資合作,增加當地就業、產品附加值和創匯,推進非洲農業現代化建設。幫助非洲國家推廣灌溉技術,有效利用水資源,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3、 全面參與非洲基礎設施建設
鼓勵和支持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擴大參與非洲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作用,創新投融資合作模式。堅持市場運作為主、點面結合、注重效益的原則,鼓勵和支持中國企業采取多種模式參與非洲鐵路、公路、通信、電力、區域航空、港口以及水資源開發保護、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參與項目投資、運營和管理。鼓勵雙方在項目規劃設計、工程建設、技術標準、工程監理、大型裝備和管理運營等方面開展合作。
堅持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發展協調推進,注重規模和集約效益,優先支持經濟特區、工業園區、科技園區等相配套的基礎設施系統建設,為非洲產業發展和中非產能合作創造有利條件。積極推進跨國跨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非洲一體化進程。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中國對非洲政策文件 中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