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很黨派 很黨派
嚴雋琪:積極推進“十三五”期間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三
《建議》提出,公共服務供給要“堅持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續方向,從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這就要求公共文化服務要與社會各階層人群日常的學習、生產、生活緊密相連,通過因地制宜、分類設計、多主體參與以及多種技術手段,讓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惠及全部人群。為此,要著力促進各類公共文化空間和設施的開放共享,有效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建立自下而上的需求反饋機制和因地制宜的就地整合機制。《建議》提出,要“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因此,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應當更大地發揮基層尤其是村級組織的積極性,使其在文化建設中發揮支柱作用。建設鄉村文化服務隊伍要與“農村特崗教師”、“大學生村官”、“農技特崗”等農村基層人才計劃相結合。農村不僅要有致富帶頭人,更要有鄉村文明帶頭人,要鼓勵“新鄉賢”還鄉。鼓勵基層統籌農家書屋、農村中小學和各類文化中心等資源,建設村民文化高地。
二是實現公共文化資源的優化配置,探索基層統籌各類文化資源的辦法。落實學校資源和社會資源的“雙向開放”,鼓勵學校開設向社會開放的課程,鼓勵學校組織文化志愿服務,鼓勵學校教育與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資源對接。鼓勵各級公共文化設施、各類文化機構聯動開放,造就隨處可及的書香天地。鼓勵各地探索通過組織協同、設施互聯、資源共享與能力互通實現整合,共建基層綜合文化中心。
三是推動全民閱讀。在基層探索將農家書屋納入縣級圖書館服務體系,統籌購書經費、書籍編碼、物流送遞和借還信息化等,并與村文化中心、辦學點整合聯辦。同時注重開展適宜農村群眾需求的導讀活動,如有針對性地介紹農業科技、衛生保健和家庭教育等內容,還可探索流動書亭服務,方便農民借閱圖書。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開展城市“網上借閱社區投遞”服務。在電視、廣播、網絡和期刊等公眾平臺推薦優秀書目,引導和推動全民閱讀。關注特殊群體的閱讀需求,鼓勵和支持諸如“為盲童讀書”這樣的公益項目。
四是促進農民工共享城市公共文化服務。維護農民工基本文化權益,讓他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這對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促進城鄉和諧安定具有重要意義。在農民工集中的企業或居住地,開展多種文化公益活動,提供上網或閱讀的便利;了解和尊重農民工的文化需求、消費習慣,組織安排適合農民工參加的群眾性文化活動,確保農民工與市民共享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必須更加重視向農民工提供“繼續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教育培訓的課程設計和時間安排應更符合農民工特點,內容更有針對性。
五是鼓勵公共文化志愿服務。大力弘揚志愿者文化,積極宣傳和表彰服務時間長、質量高、群眾評價高的優秀志愿者,推動公共文化志愿服務成為新的社會風尚。志愿者服務的組織管理也要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特點,如用“眾創”思維解決服務和需求對接的難題,用網絡平臺更好地宣傳和營造志愿者文化、吸引更多人參與。
文化強,則民族強。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之中。我們相信,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成果必將化為中華文明的活力與內涵。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嚴雋琪 民進 十三五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