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讀圖今日讀圖
中俄簽署蘇35合同 分析談判遲遲無法敲定原因
報道稱,談判徘徊不前的原因在于,雙方商定購買數量后,中方要求對戰機外觀進行改變,在駕駛艙安裝國產航空電子設備。“蘇霍伊”公司某高管透露,合同沒有包含在中國境內按許可證制造飛機的內容,即會整機出口至中國。
中俄簽署蘇35合同(圖)總價20億美元意義不可估量
目前,蘇-35僅列裝本國軍隊。根據2009年的采購合同,2012-2015年期間,俄空軍將接收48架該型號戰機,很快還會再購48架。阿穆爾河畔共青城航空生產聯合公司的產能完全能夠滿足所有合同的需求。據航空工業的消息人士透露:“如此一來,企業能夠滿負荷運轉數年。”
報道稱,今年5月,中國媒體曾經報道,購買蘇-35幾無懸念,因為該國殲-11戰機的現有產能并不足以彌補北京與其他國家在空軍裝備方面的差距。它們注意到俄制戰機擁有大容量油箱,令北京能夠毫無障礙地控制有爭議領土。目前,中國與菲律賓及日本等國存在類似糾紛,而東京擁有美制F-15戰機。熟知中俄軍購談判的人士透露,中方視海上飛行控制權為“戰略目標”。
如今,中俄軍事合作發展可謂如火如荼。在經歷了2006-2010年的沉寂之后,兩國開始更為頻繁地簽署大宗合同:2011年,雙方航空及航空制造方面的合同金額便接近10億美元;2012年,中俄簽署了總額約7億美元的對華出口140臺AL-31FN航空發動機大單,購買“阿穆爾-1650”級柴電潛艇的框架協議(據專家估算,總額約20億美元);2014年9月,中國作為首個境外買家,購入4個營的最新S-400“凱旋”防空導彈系統,總價不少于19億美元。
編輯:楊嵐
關鍵詞:中俄簽署蘇35合同 簽署蘇35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