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13歲女孩被親媽打死”別止于痛惜
11月13日晚上8點,河南鶴壁市一名13歲女孩玉玉疑因學習成績差被親媽打死。14日,當地警方表示,女孩的父親經常在外打工,女孩媽媽專職在家帶孩子,目前女孩媽媽已被刑拘,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取證中。
虎毒尚且不食子,面對親生母親將女兒活活打死,許多人在震驚痛惜之余,心中也有疑惑——玉玉犯了多大錯,讓母親抄起棍子毆打?從當時急救的護士、辦案的民警那里獲得的消息看,女孩被打的原因一是學習成績不好,二是她拿了同學10塊錢。這兩件事有多么嚴重,至于讓一個小女孩命喪母手?顯然,旁觀者無法理解,追問如鯁在喉。
不可否認,對農村娃而言,好好學習是一種改變命運的路徑。但不要忘了,由于天資、興趣等原因,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成為“學霸”。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就一定是“壞孩子”嗎?很多時候,家長的暴力恰恰源于對孩子的偏頗認定。
我們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并且我國技術工人嚴重短缺,應重視技工教育被不斷呼吁。但現實中,各地對中等職業教育的投入遠遠不及普通高中,高等職業學校更是少有被關注,技校給人們留下的印象要么是“爛校”,要么是“挖掘機技術哪家強”式笑談。由此導致,許多人明知道千軍萬馬擠高考獨木橋不理性、大學畢業也可能失業,但面對其它路徑可能更不順暢,不可避免地彷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當下,教育機制改革不能總是“等明天”。
一些家庭的教育也令人皺眉。如果說城里娃在家里像小皇帝、小公主,大寶甚至有權“否決”二寶出生,是溺愛的話;那么許多農村娃常有多個兄弟姐妹,一些孩子在家里的境遇就是有飯吃、有衣穿而已,父母疼愛可能是奢望。有的農村孩子是留守兒童,可能一年甚至幾年見不到父母,疏于管教發生意外或走上歪路。還有的農村娃雖然父母在身邊,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早早挑起家里的擔子,某些缺少文化的父母只會“棍棒底下出孝子”。本例中,玉玉的父親在外打工,母親留在村里照看弟弟。玉玉慘遭棍打,除了母親管教的簡單粗暴,是否還源于這個家庭“重男輕女”?為人父母意味著一種責任,但打工生存的嚴峻、文化素質的缺失,使一些父母并不稱職。
每一起發生在鄉村兒童身上的悲劇,都會令圍觀的城里人痛惜并思索。但忙于在城里打工、悶頭在家務農的農村娃爹媽,會看有關新聞并聯想到自己家嗎?不得不說,城市需要給予農村娃進城上學、與爹媽一起生活的權利。同時,所有為人父母者都要明白,做合格的父母需要學習,生孩子絕不只是“傳宗接代”,更要付出愛心與耐心教育他或她。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13歲女孩被親媽打死”學習成績差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