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立冬后給你的居室變變溫
“立冬”之后,我國大多數地區都將步入冬季。因為寒冷,許多人家喜歡緊閉門窗,唯恐室內熱量流失到外面。其實,長時間處于一種只有溫暖而沒有變化的居室中,對人體健康是不利的。
和無邊無際的自然氣候相比,居室氣候只能算是一種“微氣候”。人的許多活動還必須在自然氣候下進行,而室內外溫差過大時,出入居室,就類似于出入不同的“氣候帶”,人的身體常常不能完全適應這樣的“氣候變化”,于是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居室病癥,“空調病”、“暖氣病”就是例子。
應對現代居室病
鍛煉抗“變”能力
怎樣才能提高人們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從而避免現代居室病癥呢?醫療氣象學家通過試驗,得出一個比較有效的辦法,那就是在居室內保持一種“氣象變化”,以“多變”應“突變”,從而鍛煉人的抗“變”能力。
在諸多種類的“氣象變化”中,以溫度變化對人體健康影響最大。通過不斷調節居室溫度,可以使人的生理體溫調節機制不斷地處于“緊張狀態”,生理調節能力可以逐漸適應溫度的急劇變化,從而提高了人體的自我保護能力,不至于經常感冒或患其他居室病癥。
依據上述原理,冬季室內取暖時,就要注意使室內溫度保持變化。如果是使用普通空調設備,可以手工調控室內溫度,空調除霜時的停機,也可視為自動調控。而使用電取暖器或其他熱源取暖時,則可采取調節功率和熱源大小的方法,使室內溫度保持一種變化。
冬季取暖,也要注意室內保持一定的濕度,可同時使用加濕器,或使用水源蒸發的辦法(如晾濕毛巾),提高室內濕度。水分由液態變氣態,也需要熱量,所以“水源蒸發”也是一種降低室內氣溫的好方法。
不同取熱源,不同調節法
當然,剛開始進行這種溫度調節時,整個居室的溫度變化幅度應控制在5℃以內。半個月后,幅度可逐漸提高到6℃-10℃。溫度變化也不要太突然,而是要平穩地提高或降低,以保持人體的舒適。
如果取暖熱源無法控制(如公用暖氣管),怎樣調整居室溫度呢?其實方法也很簡單——通過開啟和關閉門窗或通風口,調節室內的溫度。畢竟,冬季室內外溫差很大,一旦有了通道,壓力更強的冷空氣會直逼室內,為了不至于降溫太快,必須注意“開啟幅度”和“開啟時間”。可先使門窗或通風口處于半開或三分之一開啟的狀態,15分鐘后,再完全處于開啟狀態,等室內溫度明顯降低,再將門窗或通風口關閉。在風力正常的天氣下,這種開啟和關閉的過程,以半個小時左右為宜。而當風力較大時(有明顯的“吹壓感”),則可在十幾分鐘內完成“變溫”過程。
開啟門窗或通風口還具有環境衛生方面的意義。因為在寒冷的冬季,人在室內活動的時間相對增多,這一方面增加了人體與室內污染物質的接觸時間;另一方面,也造成空氣中的污染物質大量積聚。據調查,冬季室內空氣污染比室外要嚴重數十倍。這種空氣污染,看不見,摸不著,是人體健康的“隱性殺手”,會導致人體呼吸系統的刺激性傷害和免疫力的下降,增加了傳染包括感冒在內的呼吸道疾病的機會,也會使已有的疾病癥狀加重而難以治愈。此外,冬季室內空氣過于干燥,飄浮在空氣中的細菌和病毒,吸附于人體的概率也大大增加了。
變化溫度也是凈化空氣
保健學家認為,如果使室內保持一定時間的通風狀態,讓室內外空氣進行交換,其實就是給室內空氣消毒。據調查,在空氣不流通的室內,空氣中的病毒細菌飛沫可飄浮30多個小時。如果常開門窗換氣,則污濁空氣可隨時飄走,而且室內也得到充足的光線,多種病毒、病菌也難以滋生與繁殖。所以,冬季里經常開啟門窗或通風口,既能“變化溫度”,也能“凈化空氣”,兩者對人體健康都非常有益。在提倡節能、重視環保的今天,更應該將開閉門窗、室內灑水等“綠色方法”,視為調節室內溫度、濕度的首選方法(尤其在長江以南地區),盡可能不使用空調、取暖器、加濕器之類的電器。
時不時地對居室進行“變溫”、“變濕”,肯定有益于身體健康。但這在生活中顯然很難實現,更現實的做法是:(1)堅持早晚開窗,分別在晨起后、晚睡前,打開門窗通風半小時左右,形成一種生活習慣。(2)冬季室內空氣濕度普遍偏小,所以在晴日的中午,可采用地面灑水或上面提起的“蒸發水源”的方法,提高室內空氣濕度。文/霍雨佳
編輯:趙彥
關鍵詞:立冬 居室氣候 微氣候 給居室變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