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多層次資本市場五年間規模質量“雙增”

2015年10月28日 20:04 | 作者:婧妤 |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如果說“十一五”時期的我國資本市場用五年時間夯實了一個新興加轉軌市場的制度根基,那么“十二五”時期,資本市場則在此基礎上實現了量、質雙增的發展。

  這個五年間,我國資本市場經歷了規模體量快速增長,內在運行質量顯著提升,市場由規范發展逐步走向規范基礎上的改革創新。五年過后,一個涵蓋場內與場外、股權與債權,以及金融衍生品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初步建成。

  這個五年間,我國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更趨完善,市場機制逐步與國際市場接軌,法治與監管環境不斷改善,雙向開放力度本質性增強,市場各參與主體也更趨成熟。“十二五”時期,一個提供更豐富多元金融服務的資本市場,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截至8月底,“十二五”時期滬深市場有747家公司通過IPO融資5849.53億元,1371家企業再融資籌集2.47萬億元;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交易總金額達4.6萬億元。“十二五”時期全市場累計發行公司債券1.94萬億元,較“十一五”時期增長447.12%。

  同期,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累計融資780.67億元,并購重組交易總金額105.04億元;期市五年間也經歷了迅速發展,27個期貨品種上市,市場成交總量達87.6億張,商品期貨成交量連續位居世界前列。

  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對社會融資結構帶來了持續改善。今年前8個月,我國直接融資占社會總融資比重達到18.7%,比5年前上升了6.7個百分點。

  多層次股權市場體系搭建完成

  “十二五”時期的五年,是我國資本市場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全面推進多層次市場體系建設的五年。到“十二五”收官,我國由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柜臺市場組成的多層次股權市場體系已初步形成,為不同規模、不同行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了融資渠道,有效支持了更多中小企業運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推動了創新創業活動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

  近年來,發行體制改革分階段推進,為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奠定了基礎。同時,創業板市場改革全面推進;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下稱“全國股轉系統”)服務范圍擴至全國,市場規模呈幾何式增長;區域性股權市場規范發展,證券公司柜臺市場試點工作也穩步啟動。

  此間,交易場所內部分層也擺上日程,以多元標準退市、重大違規強制退市為亮點的退市制度落地,轉板制度建設得以穩步推進。

  經過五年發展,我國股票市場資源配置功能顯著增強。權威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總市值62.7萬億元,較2010年末增加了136.4%,居全球第二位,僅次于美國。

  截至今年8月底,“十二五”時期滬深兩市分別完成IPO融資和再融資5849.53億元、2.47萬億元,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交易總金額為4.6萬億元。五年間,滬深市場交易規模近乎翻番,但交易成本卻不斷下降,“十二五”時期,兩市總成交金額和日均成交金額分別較“十一五”時期增加了93.5%和107.5%。

  與此前集中主要精力發展交易所市場相較,過去五年場外市場與場內市場呈現出更為均衡的發展態勢,多層次股權市場的結構更趨合理。

  數據顯示,“十二五”時期以來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公司已有3359家,掛牌公司總市值1.41萬億元,市場累計交易1419.81億元,投資者賬戶合計17.29萬戶,該市場近五年累計融資780.67億元,并購重組交易共105.04億元。

  另外,在對地方各類交易場所進行清理整頓的基礎上,全國設立了34家區域性股權市場,共有掛牌股份公司2742家,展示企業3.02萬家,累計為企業實現各類融資2818億元。證券公司柜臺市場也累計開立投資者賬戶358.56萬個,共有21家柜臺市場試點公司的8692只私募產品通過柜臺市場發行,發行金額6203.43億元。

  債市期市呈現跨越式發展

  “十二五”時期,我國債券市場、期貨與衍生品市場發展迅速,使多層次市場體系覆蓋范圍更大的,呈現股票市場、債券市場與衍生品市場并重發展,市場工具更為豐富、風險管理也更加完善的。

  在債市發展方面。證監會近五年不斷推進債市建設,深化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同時積極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推動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推進政策性金融債在交易所市場發行上市,為商業銀行在交易所市場發行減記債補充資本提供制度支持,還進一步完善了債券發行體制,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強化市場信用約束。

  過去五年,全市場累計發行公司債券1.94萬億元,較“十一五”時期增長447.12%;現券和回購交易額分別較“十一五”時期分別增長299.42%和1561.42%;累計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81只,發行金額963.7億元,較“十一五”時期增長了487.62%。截至今年6月,交易所市場各類債券托管面值2.95萬億元,較2010年末增長370.57%。

  期貨和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亮點則在期貨品種創新提速、原油期貨市場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對外開放等方面。

  截至6月,我國期貨市場已有51個品種,包括46個商品期貨和5個金融期貨;其中,近五年上市的期貨品種占比過半,達到27個。“十二五”時期,期貨市場成交總量達87.6億張,成交金額1221.8萬億元,商品期貨成交量連續位居世界前列。

  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還推動進行農產品期權等上市的研發工作,擴大了期貨保稅交割試點,完善產業客戶參與期貨市場的稅收、會計等制度保障,培育和發展期貨市場機構投資者,以不斷提升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資本市場進入雙向開放“升級版”

  經過過去近20年的發展完善,自“十二五”時期開始,我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力度顯著加碼、國際監管合作得以深化,國際市場合作交流日益密切,市場發展已經進入新一輪高水平雙向開放的“升級版”。

  五年過后,一個相對封閉的中國資本市場一去不返,一個具備面向國際市場的底氣與活力的資本市場形象更為清晰。

  “十二五”時期,我國市場順利開通滬港通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下稱“滬港通”)試點,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境內企業到境外發行上市;繼續擴大證券期貨行業雙向開放,推出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制度,完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RQFII稅收政策;繼續擴大外資對中國證券期貨業的參與度。

  同時,相關部門出臺政策支持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在上海自貿區內注冊設立專業子公司和分支機構;以原油期貨上市為突破口,引入境外交易者和經紀機構參與國內期貨市場、建設國際化交易結算平臺的工作破題。

  來自監管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已有113家香港券商和94家內地券商參與滬港通交易,內地投資者開通港股通交易權限的賬戶近70萬戶;滬港通和港股通交易金額分別達到10052.99億元人民幣和4139.86億元人民幣。

  截至2014年底,共有205家境內股份有限公司到境外上市,融資總額2444.43億美元;同時已有外資參股類證券公司11家、基金管理公司46家、期貨公司3家。2011年至2015年6月底,證監會累計新批準185家QFII和165家RQFII,外匯局新批準QFII額度558億美元、RQFII額度3909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我國資本市場與其他國家的跨境監管合作取得長足進展。2012年5月起,中國證監會擔任IOSCO多邊備忘錄監督小組副主席;于2013年加入IOSCO負責證券期貨監管標準制定的全部8個政策委員會,并擔任投資管理委員會的副主席。截至2014年底,證監會已與55個國家(地區)的證券期貨監管機構簽署了59個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十二五 十三五 金融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污污网站国产精品白丝袜 | 污污污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日韩α√在线 | 亚洲AⅤ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区二区欧美一区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欧美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