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拍賣時刻拍賣時刻

內地拍賣行如何熬過“最艱難秋拍”

2015年10月20日 09:28 | 作者:徐磊 | 來源:北京商報
分享到: 

內地拍賣行如何熬過“最艱難秋拍”

內地拍賣行如何熬過“最艱難秋拍”

 

  春拍對藝術市場的考驗還沒有完全散去,2015秋拍又悄然而至。從率先舉槌的香港市場來看,局勢不容樂觀。嘉德香港以1.97億港元收槌,同比去年秋拍業績下滑四成左右;保利香港拍出9.14億港元,同比漲幅不足兩成;香港蘇富比總成交額達到26.69億港元,同比去年的29.4港元略有下滑。有業內人士指出,2014年是市場最為艱難的一年,但今年的形勢可能更加嚴峻。從香港市場表現來看,雖然不乏亮點,但總體并不理想,買家觀望情緒比較普遍。那么,即將開槌的內地秋拍又將以何種姿態開局?面對市場的持續調整態勢,內地拍賣行又做出了哪些策略進行調整應對呢?

 

  市場表現平平

  多數拍賣行慘淡經營

 

  從近幾年內地拍賣市場的表現來看,市場縮水現象明顯,一些金融資本的離場使得天價拍品集中出現的可能消失,而中低端普品標的價格體系還沒有穩固。市場兩極分化趨勢明顯,藏家的精品意識不斷加強以及禮品市場的大幅萎縮、股市的分流等多重因素導致藝術市場調整的時間被一再拉長。

 

  從香港市場表現來看,雖然整體表現不夠突出,但也不乏亮點。比如香港蘇富比“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專場以2.6億港元全部成交。郎世寧《純惠皇貴妃朝服像》最終拍出1.374億港元,刷新中國御制畫像的紀錄。嘉德香港“所濟彌遠——王濟遠書畫擷珍”專場也悉數成交。但與此同時,拍品流標也有明顯增多的跡象,比如蘇富比夜場中,曾經拍出3762萬港元的曾梵志《自畫像》遭遇滑鐵盧。在保利香港拍賣專場中,八大山人《松鹿圖》也同樣遭此厄運。

 

  從這些拍賣數據中,可以看到真正的收藏家群體一直都在,大的經濟環境不好,可能會有觀望情緒,但只要有好的精品還是會出手。今年保利香港的拍賣成績比去年有了近兩成的增長,但保利拍賣執行董事趙旭對未來市場的走向依然表示擔憂,因為參與競拍的買家數量縮水明顯,這可能是未來市場面臨的一大壓力。

 

  藝術市場的持續調整態勢已經超過三年,期間不斷傳出拍賣行歇業甚至退出拍賣序列的消息。從經濟大環境上來說,主要是經濟增長乏力、銀根收緊所致,短期內難以有大的改變。其次,市場買氣不足,買家觀望情緒嚴重,這也使得藝術市場中的精品難于現身,而普品又只能低價成交甚至流標,這都造成整個拍賣市場成交額的大幅縮水。最重要的一點,拍賣成交不付款,讓一些拍賣行尤其是中小型拍賣行的經營困境雪上加霜。

 

  有業內人士曾用“最艱難”來形容去年的藝術市場,但今年的形勢可能更加嚴峻。據統計,2015年春拍中國藝術品總成交額為244億元,為市場進入調整期之后的最低谷,同比去年春拍縮水27%,拍品成交量同比下降40%,拍賣專場同比減少221場。嘉德、保利、匡時等拍賣行堅守拍賣,但也都在拍賣場次和拍品數量上做了縮減。今年春拍歇業的北京傳是、北京銀座等拍賣行在秋拍中再度回歸拍賣序列,但拍賣結果究竟如何還不明朗。

 

  這次市場調整雖然漫長且艱難,但不少業內人士表達了調整對于市場長遠發展的正面意義。正如北京榮寶拍賣總經理劉尚勇所講,這次調整期之所以這么緩慢,宏觀上的經濟形勢有一定影響,也有市場本身信譽制度不完善等諸多問題。“總的來說,市場調整不是壞事,這是一個去泡沫化的過程,藝術品市場的調整行情也許到2017年會見底。”劉尚勇表示。

 

內地拍賣行如何熬過“最艱難秋拍”1

內地拍賣行如何熬過“最艱難秋拍”

 

  策略調整

  低估價、拍品資源再挖掘

 

  市場的寒冬不斷對拍賣行的經營造成考驗,若想生存,就需要不斷嘗試調整相應的市場策略來應對。以近期匡時夏拍中推出的“龍坡遺珍——臺靜農作品及藏品專場”為例,臺靜農的作品在內地并不為人熟知,但之所以能夠獲得白手套專場,主要是因為上拍標的基本都是市場中首次亮相的生貨。同時,這一專場全部采用無底價拍賣的形式,吸引了一部分買家的興趣。另外,在拍賣之前,拍賣行做了相應的展覽以及研討會,對于這一專場的悉數成交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北京匡時拍賣總經理助理、中拍負責人陶珂表示,“拍賣行需要為市場買家發掘一些生貨,但生貨固然有輔助推廣的作用,核心還是在于拍品的品質。臺靜農的這批作品來源可靠、流傳有序,這么集中、這么成系統地出現在拍場是第一次,在預展時就已經接受過很多買家的詢問。另外,這一專場是無底價起拍,這種低估價策略是有刺激作用的,降低門檻能夠吸引更多的人進來”。

 

  猶記得佳士得(上海)內地首拍時,莫蘭迪《靜物》慘遭流拍,曾被批“水土不服”、不懂得內地市場的口味。今年秋拍在市場策略上也有了新的嘗試,除了畢加索的“十九件銀盤”,還推出了“+86 FIRST OPEN”專場,上拍的都是中國一批活躍的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明顯是要迎合中國藏家的口味。

 

  佳士得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專家李丹青表示,“這個專場的藝術家有些是第一次上拍,但其實已經在一級市場積累了相當的成績。從拍賣角度來說,佳士得有這個責任和義務幫他們發聲。對于藏家而言,他們也應該看到這些作品和內容。最重要的是,這些藝術家尤其是青年藝術家作品的市場價格很合適,適合一些新的藏家作為進入收藏領域的切入點”。

 

內地拍賣行如何熬過“最艱難秋拍”2

內地拍賣行如何熬過“最艱難秋拍”

 

  學術凸顯

  越學術越市場

 

  市場的不景氣以及競爭的日趨激烈,迫使拍賣行開啟一些新的生存技能,它們的目光不再只是傭金和商業價值。近幾年來,商業屬性的拍賣行開始承擔起了更多的社會功能。比如,在預展期間的論壇講座、組織青年藝術家發現計劃和展覽,甚至開始介入博物館領域,在學術方向上不斷發力。

 

  與此同時,這種深層次的學術發掘也會反哺市場,進一步提升拍賣行的文化和品牌價值。比如,北京匡時組織的博物志系列講座、“過云樓藏書”、“李煦行樂圖”等研討會,北京榮寶組織的“談王鐸詩稿”講座,中國嘉德組織的“嘉德講堂”藝術品鑒賞講座等。這些精心策劃組織、深度學術挖掘的拍品和專場往往都能獲得更高的關注度和成交價。

 

  陶珂表示,拍賣行必須不斷調整策略和節奏,匡時在不斷加大書法的比重,比如百年遺墨專場、“暢懷”——中國書法專場。越學術越市場,學術價值越高的,市場接受度也會更高,商業價值也遲早會體現出來。在李丹青看來,市場和內容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市場也需要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佳士得對西方市場比較熟悉,希望把西方的經驗帶到中國,比如美術館畫廊系統、批評系統,包括藝術家生存發展的空間等,很多可能都是跟商業不相關的事情。但從長期來看,學術會為商業帶來空間。

 

  一些拍賣行介入青年藝術家展覽計劃也在學術上發力,但可能更為看重的是未來市場中的話語權。李丹青表示,這是一個戰術層面,而佳士得考慮更多的是戰略層面。以“+86 FIRST OPEN”專場為例,佳士得做的只是內容,是通過對以往拍賣的觀察和分析之后在藝術家和作品上做出的選擇,是一種內容的補充,希望挖掘更多的可能性。這個還在摸索階段,如果要做商業推廣,首先要通過論壇、教育性的項目、主題性的展覽來引起藏家的認知和興趣。(徐磊)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拍賣行 秋拍 拍賣市場 慘淡經營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中精品级在线 | 一本大道久久香蕉网站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久久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一二区 | 在线看片线路一入口 | 亚洲VA在线va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