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青椒”的春天在哪里?
數字化管理、標準化評估,早已與高校官僚系統同根并生,產生了龐大的利益,形成了一個牢固的既得利益集團。教師薪酬,又與各種項目成果掛鉤——這正是造成教師倦怠的第一大原因。
“過半數高校教師每個學期都會在實際工作中感到精疲力竭”“高職高專院校約五成副教授、講師、認為‘個人職業成就感低’導致他們產生職業倦怠情緒”。近日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調查顯示,大學教師教齡越長,職業倦怠發生頻率越高,本科院校、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師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不盡相同。(9月16日《中國青年報》)
在談論高校教師的職業倦怠之前,我們不妨離一下題,關注一個八卦。近日,著名的高校電子公告板光華BBS被一個帖子“引爆”。上海某著名高校副教授出軌,原配選擇在他母校的BBS上發帖控訴。隨后,男主角用了一篇長達13頁的、行文嚴謹甚至符合學術格式的長文,進行回應。
私人情欲問題會成為社會關注熱點,只有三個群體享受這種“殊榮”:演員、官員以及知名大學教師。
近些年來,媒體不斷曝光高校教師的公德、私德問題,大學老師們似乎越來越難企及“行為世范”的道德標準。
然而,在這樣一個物質豐盈、精神貧乏的年代,高校教師,甚至說整個教師隊伍,都在慢慢地“被”褪下道德光環。當網絡上狂歡式打出“校長請住手”之類聳人聽聞的標題之時,當大眾消費著高校教師的桃色新聞之時,當教育部出臺規定禁止教師收禮之時,我們應當能深深地感受到,師道的喪失是雙向的——既有某些教師不知自尊自重而失去了師道尊嚴,更有社會不知敬畏污名化教師而拋棄了尊師重道。
在精神迷失、師道不存的時代背景之下,高校教師的職業倦怠,近乎無解。
綜觀麥可思的調查報告,我們可以輕易得出解決之道:調整高校教師評價系統,實行更加科學而人性化的晉級標準;調整薪酬方案,讓智慧與汗水物有所值;提高高校教師的自治程度,讓一線教師尤其是低職稱教師,在教學、科研、行政事務上,有更多發言權。一言以蔽之:提高教師地位,充分尊重教師的自主性。
然而,這其實并沒有什么用。
數字化管理、標準化評估,早已與高校官僚系統同根并生,產生了龐大的利益,形成了一個牢固的既得利益集團。而教師薪酬,又與各種項目、晉升、成果掛鉤——這不就是造成教師倦怠的第一大原因“科研或論文發表要求”么?至于說到高校教師的發言權問題,牽涉的深廣程度、歷史問題,早可以讓一切改革者為難而退了。
正因如此,所以現在的高校體系里,某個學校的老師工作生活狀況好壞,更多地取決于行政領導者對教師的體恤程度,而非所謂制度。數字化的管理,最終帶來的卻是更多的問題。這大概也是當下中國問題的一個縮影。
然而,話說回來,呼吁重建師道,以消解高校教師的職業心病,卻還是得靠制度建設。上述幾個問題,相互纏繞,形成了一條咬住自己尾巴的蛇——想要揭開它,就非得斬斷整條蛇身不可。
試想,廣東大手筆地投入數十個億到高校系統,里面將會有多少用以舒緩日益緊張的“工蜂”“青椒”們巨大的生存壓力,又能否消除大學老師們的倦怠之心,讓他們重拾對教學、科研的熱情?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青椒” 教師薪酬 高校官僚系統 數字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