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30年寂寞收藏路,揭開齊白石印章背后的“金石緣”

2015年08月17日 10:55 | 作者:顧學文 鄧為依 | 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到: 

 

齊白石為陸質雅刻:曾為咸陽三年客_副本

齊白石為陸質雅刻:曾為咸陽三年客

 

  兜兜轉轉 金石樂平生

 

  1884年1月14日,陸質雅在河南開封出生。父親陸襄鉞是晚清一代名臣,官居二品,拜于清帝師王相翁同龢門下。50歲得子的他,對這個兒子疼愛有加,為他聘請了最好的教師。7歲時,因為祖父過世,父親丁憂,陸質雅回西安住了三年。這段無憂無慮的少年時光給他留下了美好的記憶,以至晚年時仍念念不忘,讓齊白石在印章上刻下這段歡愉——“曾為咸陽三年客”。

 

  之后的四年時間里,陸質雅跟著父母多次往返京城與西安,最后還是在西安長住了兩年多。這番顛沛,主要是因為父親的仕途不順,但陸質雅卻從此把西安當作了故鄉。當他最終定居上海時,那些印章上仍然鐫刻著他的鄉情——“咸陽客”、“華山詞客”、“廬在咸陽古道間”、“客久思鄉人之必然也”……

 

  1901年,17歲的陸質雅參加了陜西鄉試科考,高中解元,相當于現在的省高考狀元。兒子中解元,陸襄鉞自然非常高興。但另外還有一人也十分高興,那就是夏午詒,中國近現代史上有名的幕客。

 

  夏午詒比陸質雅年長14歲,是當時的文壇才子、翰林院編修,他和父親夏時、以及陸質雅的父親陸襄鉞曾同在西安受慈禧太后召見。受陸襄鉞請托,夏午詒為陸質雅作考前輔導。作為輔導老師,學生高中,他自然是面上有光,眼看著陸質雅要來西安謝師,他也得事先備下賀禮。當時,他恰巧寫信邀請同門師兄齊白石來西安教自己的夫人習畫,于是在信中添了一筆,讓齊白石為陸質雅刻一方“留得春光過四時”的印寄來,作為他送給陸質雅的禮物。

 

  那時候的齊白石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藝人,只在家鄉湖南周邊小有名氣。雖然他和夏午詒同是國學大師王闿運的門生,但齊白石的出身和夏午詒相去甚遠,是王闿運諸多門生中唯一一個靠手藝吃飯的人。夏午詒以教畫之名,實則是有意襄助白石。但等到齊白石來到西安時,陸質雅已帶著夏午詒送他的那枚白石印,隨父離開西安去杭州赴任了。這樣的錯失,導致齊陸兩人的相見整整推遲了21年。也就是說,陸質雅在他春風得意的17歲,得到了第一方白石印,卻在壯年之時才第一次見到了齊白石。

 

  離開西安的三年后,陸襄鉞辭官,全家定居上海。一年后,陸襄鉞去世。在那個搖搖欲墜的封建帝國里,“光緒解元”的身份變得毫無意義。陸質雅面臨的問題無關風雅,而是侍養母親、撫養幼弟幼妹所需的柴米油鹽。

 

  但陸質雅畢竟是個極聰明的人,彼時的上海風云際會,他牢牢把握住了機遇,積極投身上海的房地產界。憑借自己多年在交涉司和土地丈量局的工作經驗,以及豐厚的人脈資源,陸質雅很快獲得了成功,開發了上海南昌路到淮海路的大片土地和肇周路及肇周商場等,由此積累了大量的財富。

 

  隨后,他又兼顧水產貿易,生意做得很大很紅火。又在上海“大世界”對面的樓上開過一家規模不小的飯店,名字叫“飛雅菜館”,還在福州路和西藏路口開了“大中華大飯店”。從此,陸質雅成了身在上海的陜西籍商人的代表人物。

 

  1922年,陸質雅去北京為夏午詒祝壽,終于在那里第一次見到了齊白石。夏午詒囑咐陸質雅多多關照齊白石,于是,陸質雅特意去琉璃廠買了一塊碩大的青田螭鈕章料,請齊白石治印。

 

  這方章料是齊白石為陸質雅篆刻的第二件作品。印文為“長安陸氏硯海堂三代所藏金石文字記”。從此之后,陸質雅對齊白石的篆刻藝術心向往之,而收藏齊白石印章的熱情便一發不可收拾了。也是在這一年,齊白石開始發跡。他的畫在日本引起轟動,作品入選巴黎藝術展覽會。

 

  上世紀3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齊白石在篆刻藝術上的日趨成熟,陸質雅更是愛上了這些作品的超凡脫俗,開始窮追猛索,甚至存放一箱章料在齊家,預付豐盈潤格,讓齊白石治印。

 

  后來我才知道,齊白石與陸質雅之間,也并不僅僅是買賣關系,他們還有很多藝術上的交流,齊白石也很欣賞陸質雅的收藏理念。

 

  1945年,陸質雅已經62歲,但是,對印石的喜愛,一點都沒降溫,他說自己“石伴浮生半日閑,老夫飽看不厭”,還說“金石樂我平生而歡歡”。但齊白石卻老了,對陸質雅治印的要求逐漸感到為難。

 

  到了抗日戰爭勝利后的1946年,陸質雅的藏印之路進入尾聲。1946年年底,齊白石與溥儒聯袂在上海辦畫展。陸質雅趕到齊白石下榻的住所,齊白石那里已經是高朋滿座,陸質雅等了半天,齊白石才匆匆出來見了一面,說幾句話又不得不匆匆而別。不過,齊白石還是給他帶來了兩方印章:“生不事人主”與“清極不知寒”。而這兩方印章的邊跋極簡單,一為“丙戌,白石刊”,一為“質雅兄正刊,丙戌,白石”,此時的齊白石越老越受追捧,紅得發紫,而陸質雅卻已不再是風光無限的地產商,因歷史的原因,他成了一個偏居陋室的普通老頭,經濟頗有些拮據了。

 

  1947年,齊白石將承諾的最后一方印“梅花手段造化神功”寄給了陸質雅。此后,陸質雅再也沒有收藏到齊白石的印章,他們之間的印緣到此也就徹底結束了。

 

  1964年陸質雅去世后,他收藏的這五百余方齊白石印章由其后人收藏,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陸續散出。陸質雅幾乎用了一輩子的時間,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精力,總共收藏到齊白石篆刻藝術作品五百余件。最后,這一批東西又在30年時間里,一點一點地轉移到了我的手里,這就像是一種輪回,讓我有機會能夠弘揚齊白石的篆刻藝術。我認為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功德。

 

齊白石為陸質雅石刻順風圖

齊白石為陸質雅石刻順風圖

 

  制作新書 傳播白石篆刻藝術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羅隨祖先生曾言:“藝術家與收藏家,在文化傳承中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從齊白石與陸質雅的交往中,我們看到了互敬的二者,陸質雅是藝術的發現者、保護者和贊助人,他給予了藝術的肯定、贊揚和價值。”作品的完整性對于藝術家而言意義非凡,正是由于陸質雅的保護與傳承,我們才得以見到如今的五百余封精美完好的白石印。就這一點而言,我更發覺到自己身上所肩負的文化傳承的重任。

 

  我選擇出書這一方式,去努力傳播齊白石的篆刻藝術。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曾以“聚石樓”為名,出版過一輯 《白石遺朱——聚石樓藏印》。在此之前,這批藏品從未面世。之后,這批印被湖南美術出版的《齊白石全集》悉數收入。后來,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一本 《石墨因緣——北堂藏齊白石篆刻原印集珍》,這本書還獲得了2010年“中國最美的書”的榮譽,再加上同一年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 《朱朱白白——北堂舊藏齊白石印集》,這些都是研究齊白石篆刻技法最直觀的資料。

 

  至此,我感覺自己總算對歷史有了一個交待,讓更多的人關注到了白石印背后的文化價值。

 

  今年,我與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再次合作,制作新書——《齊白石四絕十方》,從五百余方白石印中精心挑選出最精彩的十方印章,我想竭盡全力詮釋出它們的美。出版社延請羅隨組先生為此書作序,他在序中指出:“這批篆刻完全不同于以往見到的齊氏作品。而且,系統性、保存程度之完整,出乎意表。詳審之余以為就研究而言,其中多數皆為無價之寶。”……“而今天的收藏家王文甫先生,以獨具的慧眼,以三十年的執著不懈努力,歷經坎坷、困厄,終于完整地保存了齊白石這一大批最為珍貴的藝術作品……”這樣的評價與其講是對我收藏的認可,不如說是對我的鞭策。

 

  《齊白石四絕十方》主要由三個板塊構成。第一板塊是印面,通過對原拓的呈現,表達最直接的視覺沖擊; 第二板塊是展現石印最美角度,體現出一種歷史與空間的縱橫感; 第三板塊是細節的呈現,讓印章走進讀者,讓讀者有一種拿在手里把玩的感覺。

 

  說到底,這本書最重要的就是圖像的呈現。因此,在拍攝圖片過程中,我們下了極大的功夫,先后換了三家攝影工作室,總覺得差了些火候。

 

  怎么辦?裝幀設計師袁銀昌最后讓我每天把印章背到設計師的工作室,由設計師親自進行拍攝。經過一周的反復琢磨、把玩,不斷更換拍攝背景,拿捏自然光的角度,最后,終于找到了拍攝的感覺。然后再請專業攝影師,根據袁老師的方案,一一重拍照片。

 

  還有一個關鍵點是紙張的選擇。袁老師為書的三個部分定了兩種不同的紙。一種是日本的和紙,因為它既柔和輕盈又具有飽滿的質感。但在內頁紙的選用上,我們又頗費了一番周折。一般情況下,為了使圖像表現得清晰,必須用光亮的涂布紙。而我們理想中的內頁紙,既要保證圖像的清晰度與顏色的飽和度,又不能出現反光。但沒有涂布的紙,印刷的時候會吸墨,由此造成的網點擴散會導致圖像模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找了很多家公司很多品種的紙,一次次地試驗,印刷過程中也不斷地進行微調,最后基本達到了我們的要求。另外,在封面用紙上,我們采用了透印效果,讓整本書在外觀上得到了很好的呈現。

 

  還有印泥。為了找到和齊白石當初使用的最接近的印泥,我找出了以前在拍賣行買回來的一本齊白石原拓印譜,然后找到了印泥制作高手李耘萍,請她根據印譜調出最接近的印泥顏色。

 

  有了印泥之后就是拓印的工作。因為工作量大,我們每天早上開工,手鈐了兩個多禮拜才完成了拓印工作,這些原拓本將呈現于《齊白石四絕十方》的100部編號限量版中,極為難得。

 

  最后是字體的選擇。電腦中現有的字體都不能讓我們滿意,我們就想專門為這本書,至少是書名,設計一個特別的、能體現篆刻風格的字體。我翻閱了很多古籍,從中找到一本,里面的字體與我們想象中的比較接近,從中把我們需要的字挑了出來,又經袁老師改進,這才有了《齊白石四絕十方》的專屬字體。更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的編者劉水。我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讀到他所寫的高校教材: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篆刻鑒賞》,其中選用了我收藏的白石印,于是聯系他,并從此和他結下了友誼。他和我的許多理念相同,且多才多藝,因此有了《齊白石四絕十方》的合作。

 

  收藏是一條寂寞之道。寂寞就是一種考驗,也是一種信念,更是一番理想,我很高興自己通過了這場考驗。

 

  口述 王文甫,收藏家,上海著名畫家王康樂之孫

  整理 本報記者 顧學文 實習生 鄧為依

  攝影 張效奇

 

編輯:邢賀揚

1 2

關鍵詞:王文甫 收藏 齊白石印章 篆刻創作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aⅴ在线不卡视频 免费va国产高清大片在线 | 在线点播日韩欧美精品 | 亚洲精品素人在线观看 | 日韩中文字幕v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日本97视频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蜜月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