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一件小事看醫療秩序的重要性
人人遵守已經制定的規則,又何來這么多口舌之爭呢?
最近帶母親在廣州某家醫院的中科醫看病,遇到患者和醫生吵架的一幕。起因是,醫生叫號后,另一名病人和家屬進入診室,將掛號單放到醫生電腦前。醫生說,不用放這兒,到門口等叫號。家屬不放心,強調自己的號已經排到了,剛才量血壓錯過了。醫生不耐煩起來,再次強調“去門口等”,家屬也大聲起來,呵斥醫生態度不良,嚇壞了白發蒼蒼的病人。醫生說,“你可以另請高明”,家屬說,“你這是什么態度”。針尖對麥芒,我母親看得目瞪口呆,“病人和醫生竟然能吵起來?”
在醫患關系日益緊張的今天,這或許是相當常見的一幕。醫生和患者(家屬)為什么能吵起來?我分析了一下,有個性的因素存在。這名醫生我接觸了大半年,看病的速度奇快,脈一把,舌苔一看,病情三五句一問,開完藥方走人。用我母親的話說,跟鄉下人“砍柴一樣利索”,“存不下”病人。一般不論多晚的號,排隊也不會超過二十分鐘。醫生性格不屬溫文爾雅型,反而大大咧咧,說話偏硬,患者問多了他也不愛搭理,截斷話頭送客。我母親認同他的醫術,每次去都是畢恭畢敬,盡管醫生惜字如金,她也從不以為受到了怠慢。不過,遇上強勢的患者或家屬,難免心頭不悅。
那么是不是錯在醫生?倒也未必。一個巴掌拍不響,患者沒有搞清楚就醫流程,在醫生已經叫號的情況下強行進入診室,對醫生的解釋充滿不信任,也是導致這場爭吵的另一個因素。
但在我看來,這件小事可以反映出醫院就醫秩序的重要性。去醫院看過病的,對這樣的一幕想必不會陌生:醫生診室門口站了一堆病人和家屬,夸張點的,這堆人全部擠在診室里“幫忙看病”。一個病人剛看完病,還沒站起身,一堆病人涌進來把病歷往醫生手上塞;有時候醫生正看著病呢,突然就跑來拿著檢查結果的讓醫生“看一眼”。圍觀者一看,他怎么進去了,我也進去看看,導致就醫現場一片混亂。
就醫是一件非常隱私的事情,但為何會出現以上這種怪現象?以我自己也是一個患者的經驗來看,不信任還是主要因素。有人是擔心醫生叫號聽不見,更多人是擔心被別人插隊“打尖”,在門口守衛加焦慮得不行。
一個冷笑話說,如何把大象關進冰箱,其實只需要兩步。第一步是把冰箱門打開,第二步是把大象放進去。想避免開頭所述的爭吵一幕發生,其實一個很簡單的環節就是,把診室門關上。很少人去闖手術室,因為“正在手術中”誰也不敢擅入。醫生診室門口也該掛個牌子“正在問診中,勿擾。”其實現在有不少醫院已經能夠做到這點,安靜舒適的就診環境對緩解患者及家屬的緊張情緒是很有幫助的。
醫患關系是什么關系?法律界人士說,醫生和患者是因就醫形成的合同關系。然而這種合同不是你進了五星級酒店就要享受最高級服務的消費關系,最重要的應該是契約精神。醫生堅持自己的診室和病人的隱私“神圣不可侵犯”,醫院梳理好需要做檢查的病人如何復診的流程,人人遵守已經制定的規則,又何來這么多口舌之爭呢?(嚴慧芳)
編輯:趙彥
關鍵詞:一件小事看醫療秩序的重要性 醫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