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頭條相關頭條相關
新華社評論員:增強底氣,用好發展“總鑰匙”
——“增強發展自信、做好經濟工作”之二
新華網北京8月3日電 當前中國經濟形勢錯綜復雜,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任務繁重。越是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工作越是要堅持正確的方法論。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必須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真正把功夫下在鞏固基礎、增強底氣上,把發展實體經濟和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作為制定和實施經濟政策的出發點。這為我們克服困難挑戰、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指明了實踐方向和工作重點。
對于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發展仍是第一要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前進中遇到的問題,完全可以而且必須要在發展中解決。破解問題的過程,又為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當前,不管是經濟下行壓力,還是一些企業經營困難,或者是經濟增長新動力不足和舊動力減弱的結構性矛盾,以發展的眼光來看,都是我國經濟處于“三期疊加”特定階段、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后,必然伴隨的調整的陣痛、成長的煩惱,本質上是發展中的問題。對此,既要高度重視,又不必驚慌失措;既要積極應對,又不能急于求成;既要增強信心,又不能掉以輕心。穩得住心神,拿得出辦法,最根本的途徑,就是用好發展這把“總鑰匙”,挺起實體經濟這個發展的“脊梁”。
企業是經濟的基本細胞,企業活則經濟興。實體強,基礎就牢;實體興,底氣就足。當前,實體經濟發展面臨融資難融資貴、投資后勁不足、企業負擔較重等突出問題,出現資金“脫實向虛”等苗頭傾向,實體經濟的基礎亟待鞏固和提升。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把實體經濟抓上去,事關發展全局,事關中國經濟的未來,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以落實。
用好發展“總鑰匙”,把實體經濟抓上去,就要對癥下藥,采取有針對性的舉措,務求實效。把實體經濟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著力點和出發點,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不變調,繼續減輕企業負擔,引導和撬動更多民間資金增加投入。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拓寬實體經濟融資渠道,疏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管道,有效降低融資成本,讓更多的金融之“水”澆灌實體經濟之“木”,從而為實體經濟發展“輸氧造血”。各項政策措施要協調配套、形成合力,才能涵養創業創新的土壤,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
用好發展“總鑰匙”,把實體經濟抓上去,就要切實推進結構調整,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經濟新常態下的發展,是提質增效的發展。在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約束增強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的發展,只能走結構優化、創新驅動的新路子,中國經濟的未來在于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努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積極鼓勵創業,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用科技創新的新優勢替代要素價格低廉的舊優勢,用“人才紅利”替代“人口紅利”,就能為實體經濟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引擎。下定決心淘汰落后產能,搶抓機遇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持之以恒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堅定不移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就能以更加優化的經濟結構支撐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推動中國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
用好發展“總鑰匙”,把實體經濟抓上去,就要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向改革要動力、要活力。改革是中國發展進步的“發動機”,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遇到的困難、迎來的機遇,都要靠改革來做“大文章”。當前,要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強化市場監管,搞好公共服務,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要重點推進國企、財稅、金融等體制機制改革,用重點領域改革的新突破,帶動結構調整的新進展,拓展實體經濟發展的新天地。靠改革闖關破障,用改革激發活力,以改革凝聚力量,必將讓實體經濟迎來千帆競渡、百舸爭流的新春天,必將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加強勁的推動力。
發展需要主心骨,遠航需要壓艙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遵循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靠實體經濟的發展固本培元、強筋健骨,就一定能推動中國經濟巨輪破浪前行。
編輯:曾珂
關鍵詞:當前中國經濟形勢 用好發展“總鑰匙” 增強發展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