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提振校園足球須跨越“五座大山”
——校園足球系列調研報道之一
提振校園足球須破解五大難題
校園足球才剛剛起步,從記者調研的情況看,發展校園足球有五大難題需要破解。
第一是觀念。在目前教育考核評估體系中,踢球影響學業得不償失仍是很多家長根深蒂固的觀念。其次,對發展校園足球的目的和路徑,教育界和體育界基本上能達成共識,但也有細微差異。教育界人士更多強調,發展校園足球的宗旨就是普及足球,通過快樂教學而育人,踢球的孩子多了,人才自然就涌現了。他們強調每周有一節足球課,要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觸足球,掌握一項運動技能。而體育部門、各地足協官員從競技、人才培養角度考慮得更多一些。他們認為,十幾歲的孩子是培養足球意識、打技術基礎的時候,如果沒有高水平教練指點,長大后再也練不出來。從記者觀察來看,普及與提高兩者兼顧當然最好,但現在踢球的孩子在校園內,而高水平教練則在校園外,形成了矛盾,短期內難以解決。
第二是師資。據記者此次調研了解,大連市現有足球專業背景的教師340人,占體育教師總數的13%,這一比例在新疆為10%左右。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學校即使有足球教師,也是兼職性的。比如喀什農村的英吾斯塘鄉中學老師阿卜力克木本是田徑教練,現在兼管足球,另外還要管理學校庫房,而他一周的課時是14-16節左右,工作量明顯比其他老師重。
編制和資質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各地學校招聘足球教師。一些退役足球運動員想教孩子踢球,但因考不上教師資格證和缺編制而望“校門”興嘆。武漢市政府副秘書長周元認為,教師隊伍目前是結構性缺編,特別是缺音體美老師。有的教育局官員直言“哪個學校肯把編制用于聘請足球教師?”據記者了解,目前教育部正在全國范圍內高密度地進行足球教師培訓,今年就將培訓5400名足球骨干教師,并在三年內把足球特色校的足球教師輪訓一遍,以解足球教師奇缺的燃眉之急。
第三是場地。記者在對東、中、西部4個城市近10個學校的實地探訪中,發現開展校園足球比較早的學校,如武漢萬松園路小學、烏魯木齊第五小學、大連東北路小學、喀什夏鎮小學等,至少有一塊塑膠或人造草皮球場,這都是政府部門近幾年為鼓勵學校開展校園足球而撥款修建的。而大多數學校的場地條件比較簡陋,如新疆的喀什十四中校園足球成績突出,但也只有土場,孩子們訓練都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有專家提出,孩子們在塑膠場地或者人造草較短的非標準球場上踢球,容易受傷,也不容易練就標準的技術動作。包頭市青少年足球培訓總教練米羅西就感慨:中國校園球場的人工草皮太薄了,“長期在這樣的草坪上踢球,對孩子們有潛移默化的傷害”。
第四是經費。校園足球目前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政府撥款、體育系統校園足球資金和教育經費三塊。其中生均教育經費是大頭。湖北省去年投入校園足球的啟動資金為5000萬元,其中教育廳拿出3000萬元,體育局投入2000萬元。但校園足球一紅火,教師聘請、修建場地、賽事組織等都需要大量錢,資金短缺問題依然突出。即便有了錢,也不能隨便花。烏魯木齊五小近幾年投入校園足球的經費有160萬元,校長吾甫爾說:“學校球隊拿了全國冠軍,自治區政府給了30萬元的獎金,但只能用于出外比賽。沒有相應政策,學校不敢隨便花錢,連每次訓練完給孩子一袋奶都做不到,沒有這筆支出。”喀什十四中也反映,從公用經費中拿出一些用于學生球員的伙食補貼屬違紀行為。
第五是保險。家長不放心孩子踢足球,其中最大的顧慮就是怕受傷。目前的校方責任險不足以應對學生在踢球中出現的意外傷害問題。而且多名教育界官員和校長指出,很多案例校方并沒有責任,按校方責任險險種賠償,就是變相承認校方有責任,有些家長就會抓住這點跟學校糾纏,索要更多的賠償。上海市中學生體協副主席徐阿根表示,小學生足球比賽目前少有對應投保險種,多是家長自主購買,給家庭造成了一定的經濟壓力。
如何破解校園足球面臨的難題
在發展校園足球的過程中,各地方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也探索出一些解決校園足球師資、場地等難題的辦法,其中一些值得推廣和借鑒。
面對師資匱乏的問題,武漢市政府副秘書長周元對記者說:“我們解決的辦法,一是政府購買服務,每個特色校政府給4萬塊錢,其中一部分用于聘請專業足球教練;第二就是建立學區制,幾個學校形成一個學區,一名足球教師在各個學校都有課,充分利用教師資源,解決結構性缺編問題。”
政府購買服務是目前各地普遍采取的有效方式。教育系統撥款購買青訓、教練員、裁判員崗位等,既解決了自身人才不足的問題,又有利于體育系統盤活人才資源,提升校園足球的專業性。大連市教育局副局長楊躍權介紹說:“我們和體育部門溝通,建立了教練員和裁判員兩個人才庫。市財政出錢,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從庫里選用合適的教練和裁判。”2015年武漢市教育局與市足協簽訂協議,以每年200萬元的經費向武漢市足協購買校園足球服務。武漢市足協負責提供技術培訓、教練員師資等服務。
在場地建設方面,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提出兩點意見,首先是盤活存量,學校場地和社會場地共享。其次是新建場地要形成使用,盡量在校園里建設場地,這樣既滿足學生需求,同時也可以對周邊居民開放。
為避免發展校園足球功利性過強的弊端,教育部門也在嘗試設立新的評估體系。大連市教育局在足球特色學校評選方案中,有組織領導、課程建設、文化建設等七項標準,比賽成績并不包含其中,而只是作為“附加分”。
解決缺經費的難題,政府部門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并形成明文要求。《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基本標準(試行)》中明確規定:原則上年生均體育教育經費不低于10%。新疆提出的要求則是:各級各類學校從教育經費中開支發展三大球,高校不得少于6%、高中高職中專不低于10%、中小學不低于12%。
對于困擾學校和校長的保險問題,湖北省教育廳體衛藝處處長楊躍認為:“我們應該在校方責任險的基礎上,再加一個學生體育運動意外傷害險。國家層面需要有頂層設計,統籌兼顧,把足球等學生開展的運動項目納入體育運動傷害險,以完善整個學校體育的保險機制。”而北京市教委已為學生投保校方責任附加險,即校方無過失責任險,與校方責任險一樣是每人每年5元的標準。
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則建議,應該引入負責調解家長與學校意外傷害糾紛的第三方調解機制,保證學校的教學秩序不會受影響,校長也不用整天面對壓力。《大連市中小學校園足球實施意見》也明確要求“建立學生運動意外傷害事故第三方調解機制”。
從記者此次調研采訪的情況看,國家推動校園足球發展的舉措釋放了孩子的天性,順大勢,得民心。國家和地方教育、體育部門思想重視,措施得力,不等不靠,摸索出一些推進校園足球發展的寶貴經驗。中國足球的春風已經刮進了校園!但校園足球剛剛起步,困難重重,尚未形成根本性突破,下一步需要形成社會共識,凝成合力,久久為功,讓校園足球沿著正確的軌道前行。(完)(執筆記者:許基仁、王浩宇,參與記者:張薇、李嘉、公兵、樹文、何軍、李勁峰、蔡擁軍、李錚、朱翃、吳振東)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校園足球 五座大山 系列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