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閻連科:80后是懦弱的一代,我對他們非常失望
原標題:閻連科:80后是懦弱的一代,我對他們非常失望
第二個誤判,說談論這一代人的時候會發現,80后特別以自我為中心。但過往談以自我為中心,更多是從家庭考慮,因為他是獨生子女,因為是孩子,所有人要圍著他轉來轉去,他以自我為中心。但是你仔細今天去想的時候,似乎不僅如此;今天說80后以自我為中心,更多是停留在物質上的,比如說房子、車子、口紅、名包、名衣服,我想要,我想買,父親母親幫著我買,整個周圍的人要為他奮斗。但是,在這一代人身上,幾乎找不到他們在精神上以自我為中心。
我去年看那個電影叫《后會無期》。之前無論對韓寒本人有多么大的爭論,贊成不贊成,但是在一點上,他至少體現了一點點我們期望的那種反叛,我們期望的一點點東西;但是看完這個電影的時候,對他僅有的那點期待,我也喪失掉了。看了那個電影你會覺得,這一代人精神上的一點點的自我為中心也喪失掉了。這個社會有巨大的吸引力,連這樣的人也把那一點自我為中心的精神完全融化掉、吸收掉;像一滴水融入沙漠一樣,你不知道這滴水到沙漠去哪里了。也許,這滴水滴到大海里你還有機會知道,它是存在的;但是滴在沙漠里你就知道這滴水已經不存在了。所以說,我們在這點上,確實有巨大的誤判。
我經常在想這些問題,因為我讀了好多和80后相關的書,起初靠張悅然推薦,后來楊慶祥推薦,再后來蔣方舟他們也有推薦;我還是非常希望自己不用活太老,和年輕人多打交道,讓自己沒有那么快被淘汰。但是經常想這些問題你才發現,我們對80后的誤判非常非常多,相對50、60,80后,這代人是相當懦弱的一代人,懦弱到我們今天面對社會現實的時候,再也找不到一種80后的聲音來了。
我們從1949年之后很少有一代人完整讀完大學,完成學業,但是80后完成了。我們今天知道80后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你發現,他們完成了學業,卻恰恰出現這么多懦弱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在現實上完全找不到他們在干什么,他們的心靈其實完全我剛才講到,像一滴水潑向沙漠,完全消失掉了。
社會上出現這么多現實的問題,我們看網絡、報紙,在微博上談論,你發現對抗社會的,對社會進行思考的任務,80后憑自己的精力能夠完成,但是他沒有做這件事。問題出在哪個地方?這代人有能力做這個事情,但是為什么沒有做?幾乎我們今天找不到去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的人,這是一件事情。
還有一個,對80后,這一代人幾乎都完成了學業,但是到底讀了些什么書?80后讀初中、高中,原來經常談論這個問題,原來說過一個具體的事情,為什么80、90的孩子有這么大的區別?那是因為他們的父親,80的孩子的父親大多是50后出生,90的孩子大多是60出生。50年代出生和60年代出生的人有巨大的差別的,也會在孩子身上體現出來。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情況。整個中國從1949年之后完全處于封閉狀態,我們小的時候完全不知道舊社會,受的教育就是“我們生活非常幸福,臺灣人才水深火熱,美國人才需要我們解放他們。”但是80后完全知道世界怎么樣。在他們之前,再也沒有像這代人對世界了解這么清楚,但是恰恰是因為你們了解世界怎么樣,你們反而對這個世界不發出那個聲音來,完整的讀完大學,又對世界非常熟悉,但是對現實、對世界幾乎不發出聲音來,這個非常可怕。
我們還在想,當年我們看到、聽到韓寒一點文章、隨筆、散文、博客,我們會發現,韓寒恰恰是一個沒有讀大學的人;完全靠一個沒有讀書、沒有系統教育的人替你們發聲,你們在歡呼。你們自己讀完大學,到世界各地走來走去,到底有沒有經過這樣的思考?所以我經常在講這些問題,這些問題都出現在哪里呢?
我剛看張悅然的《誓鳥》的時候,我真的被她的文字驚呆了,我們這代人對小說的語言真的是太拖沓,隨便拿起張悅然任何一篇小說看,那個文字之嚴謹、細膩讓我們畢生難以達到。當然你看完《誓鳥》以后,你也會說有很多不滿意,但是過十年的時候你再想這個小說,其實和我前面講的問題是有一致性的。
當然,我和楊慶祥看完那個《家》的時候,就非常非常的激動;這代最重要的作家里面,韓寒也好,郭敬明也好,都達不到這點。我們渴望的某一種小說,至少算是開始出現了。也許需要有很多結合的地方,需要更多修整的地方,甚至需要更多反叛的地方,從《家》這個短篇里面你會看到這個,我非常喜歡這樣的。
基于同樣的道理,我那次在香港在科技大學拿起楊慶祥這個《80后,怎么辦》,說“看完以后我那么激動,就像當年毛澤東那一代人看中國農民調查報告一樣,就看我這一代人看鄧小平的黑貓白貓,逮住老鼠都是好貓的文章。”看楊慶祥的文章恰恰有這樣的感受,我覺得終于有一個人,他把這一代人的問題集中進行了梳理和思考,你可以不贊成,你可以反對他,但是這一代人站出來總結他這一代人,這里面也有一些觀點我不一定那么贊同,但是由于是他親身的經歷,他對這代人的思考,所以我對這書的喜歡,真的是完全像看馬爾克斯的小說一樣。當時覺得非常激動,然后就發了一個東西,說這個文章如何,就這么一個情況。
我覺得主要是終于有一個80后站出來認識我自己,認識80后一代人,所以特別激動。這本書其實我昨天又在家里看,我說心里話,有非常多地方令我驚奇,是我無法完成的。比如他對80后和歷史虛無的問題,我的想法沒有他那么深刻和系統。當然有很多地方他可以寫得更好一些,可以更扎實一點。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不在于說大家都說他寫得好或者寫得不好,而在于說他給我們了一個討論話題的契機,讓我們重新去認識80一代的人,認識這一代人到底出現了什么問題,這代人到底為什么出現今天不是我們原來想象的這種狀態。
但是有一點,任何我們今天說人生無論多么漫長,其實就那么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長個的階段,就是90后現在的階段,這個階段長個。第二個階段就是不長個的階段,80后恰恰是不長個的階段。最糟糕的階段,就是個子越長越矮的階段。恰恰是不長個的這代人,停止長個的階段是最值得討論的,一切的可能都在這一代人身上,都在他的過程中間,人生中間,停止長個的時間更長一點。
因此,我是非常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看這本書,你可以看完罵它,可以把它撕掉,但是一定要知道他在說什么,這代人在討論什么。因為討論的是你們自身的問題。這本書遠遠超出了文學的本身,我完全不把它當成文學評論去看,而是一本社會性的,80后關于這一代人的思想對比,一個文化對比的自我認識的書,文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這本書從文學、自身、歷史進這三個點進入完成討論。我個人覺得除此之外,其實還有很多點可以討論。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可以看到,可以罵他,可以討論他,可以和楊慶祥進行對話,來形成我們今天重新介入社會,介入我們這一代人的一個窗戶。是他給我們打開這個門,讓我們走進去看到無限的可能,哪怕是爭吵的、丑陋的、懦弱的,乃至是正能量的、光明的,什么都可以,但是他給我們一個討論的契機。
說實話,如果不是這本書,我們完全無法坐下去討論。否則就會有人說我是年齡大,沒資格講這個問題。但恰恰《80后,怎么辦》這一本書給我們這么一個平臺,我希望所有人來看它,看完對楊慶祥,這對本書、出版社都形成一種了解,重新認識這一代人,重新認識我們社會的現實,重新認識我們自我。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閻連科 80后 懦弱 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