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新醫改報告:醫療糾紛調解成功率超八成
原標題:醫療糾紛調解成功率超八成城鄉居民享受四十一項免費公共衛生服務
7月20日,中國醫學科學院發布《中國醫改發展報告(2009—2014)》(簡稱報告),這是由獨立第三方學術機構完成的醫改評價報告。報告認為,新一輪醫改進展總體良好,改革成效逐步顯現,城鄉居民對醫療衛生滿意度有所提升,看病難、看病貴的矛盾有所緩解。
城鄉居民健康差距縮小
報告指出,居民健康狀況持續改善,城鄉居民健康差距逐步縮小。新醫改以來,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均大幅下降。
衛生總費用結構不斷優化,城鄉居民抵御疾病風險的能力有所增強。在衛生總費用中,個人衛生支出比重呈下降趨勢,政府預算和社會衛生支出的比重不斷上升。個人衛生支出所占比重從2008年的40.4%下降到2013年的33.9%,政府預算和社會衛生支出所占比重從2008年的24.7%、34.9%分別提高到30.1%和36.0%。參合農民住院費用自付比例從2009年的73.4%下降到2013年的43.4%。2013年,城鎮職工醫保住院患者實際報銷比例達到73.2%,新農合住院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達到56.6%,城鎮居民醫保住院患者實際報銷比例達到56.7%,經濟因素對醫療衛生服務利用的影響明顯減弱。
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顯著增強?;鶎俞t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顯著加強。77.2%的居民認為與5年前相比,家人在就醫方便程度方面得到大幅改善或有所改善,門診患者認為就診環境好的比例為65.6%,住院患者認為病房環境好的比例為66.5%?;竟残l生服務公平性顯著改善,城鄉居民享受到10類41項免費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孕產婦產前檢查率達95.6%,住院分娩率99.9%。
城鄉居民對醫療衛生服務具有較好的滿意度。門診和住院患者的總體滿意度分別為76.5%和67.2%,門診患者認為候診時間短的比例為63.6%,認為醫護人員解釋問題態度好的門診和住院患者比例分別為80.0%、79.3%,認為看病就醫、住院花費不貴和一般的門診和住院患者分別為78.8%、64.0%。醫療糾紛人民調解成功率在85%以上,已經成為醫療糾紛處理的重要渠道。
改革尚未充分激發醫務人員積極性
報告認為,新醫改在重點領域取得突破?;踞t療保障體系基本建立,為實現全民醫保奠定重要基礎?;踞t療保險制度覆蓋人數從2008年的11.3億增加到2013年的13億人以上?;I資水平逐年提高,籌資公平性趨于改善,2015年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380元。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進,醫藥費用增速有所減緩。風險保護作用不斷加強,群眾就醫負擔有所緩解。
報告指出,醫改對“人”的重視不夠,影響改革效果的實現。改革尚未充分激發醫務人員的積極性,醫務人員對醫改政策措施的知曉度和認可程度仍需提高。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醫務人員的價值未能充分體現。當前,醫務人員的薪酬制度改革嚴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影響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良性運行。醫務人員薪酬制度簡單、機械,工資標準遠落后于自身價值和社會貢獻。長期扭曲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的滯后,造成了公立醫院公益性弱化和醫務人員的行為扭曲。
其次,事業單位的管理體制改革滯后,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衛生人力資源的流動與合理配置。基層衛生人才的流失問題未能得到根本解決,甚至在某些地方出現了大城市、大醫院對基層人才的“虹吸”現象,這與強基層的醫改目標背道而馳。
第三,醫療衛生行業對人才的吸引力不足。醫務人員從業環境很不理想,社會地位不高,工作責任大、風險大、壓力大,收入待遇水平與付出很不相稱,醫患矛盾突出。醫學教育和醫學人才評價等仍是重視??漆t生,不利于全科醫生的培養。護理人才隊伍數量嚴重不足,質量仍需進一步提高。
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曾益新認為,報告基于事實證據,全面、客觀、科學地反映了醫改取得的成效和面臨的挑戰,增進了社會對醫改的了解,并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由于醫改的復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特點,社會對醫改的認識和評價仍有分歧。例如,老百姓對醫改的評價,主要取決于醫改的短板。目前,醫改的最大短板是醫療資源結構不合理,塔尖很強,塔基太弱,金字塔結構基礎不牢,基層技術人才薄弱,軟件和硬件不配套。
編輯:趙彥
關鍵詞:新醫改報告 醫療糾紛調解成功率 中國醫改發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