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10多省份人口流失超過200萬 人口流動原因何在?
原標題:10多省份人口流失超過200萬 一些省份持續凈流出
人民視覺
農村空心化、大城市人口持續增長、黑龍江連續多年人口凈流出……近年來,我國人口流動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造成這一輪人口遷徙的原因是什么?人口流動提速,對經濟社會發展有怎樣的影響?該如何引導人口有序、良性流動?如何確保這一過程中民生改善不打折扣?
——編者
越來越多的人離開故土,到他鄉落地生根。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較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中,人口凈流入地區有14個,凈流出地區17個,人口流失數量超過200萬的省份已超過10個,省際人口流動呈加速態勢。人口流失數量最多的安徽省,已有962.3萬人在其他省生活或工作,占到全國跨省流動人口的11.2%。東北三省的情況尤其引人注目:在面臨經濟下行壓力的同時,三省總和持續多年人口凈流出,并且生育率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人們為什么選擇離開?這些地方還能留得住人嗎?
人往高處走,經濟發展失衡是人口流動的根本原因
78歲的老程是河南省潢川縣的農民。小暑這天,兒子、兒媳去忙活大田,他和老伴拾掇菜園。籬笆邊,剛學會走路的重孫女用塑料鏟子挖著泥巴。
這個曾有20多口人的大家族,如今只剩5個人守著三處院落。“等俺老兩口不在了,兒子、媳婦就帶著小妮兒進城去。”老程說,村里原本有近百戶人家,現在房子空了一多半。“都打工去了,種地掙得太少。”
這是當下我國城鄉間人口流動加速的一個縮影。2004年,國家統計局通過抽樣調查預估當年全國外出務工農民約為1億人,2014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外出務工農民已達1.68億人。隨著戶籍改革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曾往返于城鄉之間的“候鳥”們,選擇把巢和希望留在城里。
除了農民進城,還有另一條遷徙線路在悄然改變各省際間人口分布的格局——受教育程度較高人群跨省流動在提速。
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浙江省外來人口中初中及以下人口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下降了6.1%,高中學歷和大專及以上學歷分別比“五普”時提高了3.3%和2.7%。而同樣這10年間,黑龍江凈流出人口增加了2.6倍,達204.8萬人,其中本科以上的高學歷人群是很活躍的群體。
收入差距,成為吸引高學歷年輕人南下的重要原因。數據顯示, 2012年,黑龍江省社平工資(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2843元,廣東省已達5313元。
劉中博去年從哈爾濱師范大學碩士畢業后遠赴廣州一所中學任教。“近年來生源減少,東北地區教師行業已經飽和。即使不從教,與南方沿海地區相比,東北地區福利待遇低,創業創新的氛圍不及南方濃厚。”
“收入只是一方面,年輕人更看重南下能獲得公平發展的機會。”今年畢業的馮廣源在東北上了8年學,博士畢業后卻奔向成都一家公益機構。
“求職過程中,我發現一些事業單位的招聘在考試前就內定了。我的同學大部分都去了北京、上海、深圳、青島,其實有些工作收入挺低的,只是機會公平,讓人感覺未來是有奔頭的。”他說。
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一些人為提高生活質量遷居,成為當前人口流動的另一特色。
近年來,南下過冬的東北老人群體在不斷擴大。“空氣好、景色好,打車、吃飯,到處是老鄉。”去年從黑龍江省一家事業單位退休的徐老先生第一次到三亞旅游,就萌生了來此養老的念頭。三亞市異地養老老年人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在三亞養老的哈爾濱老人近20萬人。
“和平時期人口流動的主要動力是經濟因素,說白了就是‘人往高處走’——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勞動力流向就業機會更好收入水平更高的地區。” 黑龍江省社科院社會學所助理研究員羅丹丹根據多年跟蹤調查結果指出,東三省人口流出近年來呈現加速態勢,已成為凈人口流出地,主要流向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人口流動 經濟因素 經濟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