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抹黑英雄惡搞歷史成網絡公害
底線不可觸碰
質疑歷史應有底線,那些經過歷史評定的、民族達成共識的歷史人物,已經成為整個社會象征符號
在劉胡蘭犧牲60周年之際,某教授在博客中發文,稱女烈士劉胡蘭并非被國民黨所害,而是死于鄉親們的鍘刀下,引發軒然大波。隨后,又有人中傷劉胡蘭“精神有問題”“是紅軍連長的小三”等。6月14日,互聯網上《親歷者講述劉胡蘭的真摯戀情》一文受到網民追捧,該文通過實地采訪當事人,讓謠言不攻自破。
互聯網時代,信息是先發布后過濾,“無數普通個人都可以運用新興傳播技術成為直接面向公眾與社會發聲的信源。因此,‘未經證實’或‘未經官方證實’就進入社會的信息,從數量上呈現爆炸式增長。”對于網絡謠言的產生,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何威這樣表述。
除卻“空穴來風”式的憑空杜撰,把歷史事件或人物孤立起來看,以偏概全,以支流代替主流并得出結論也是歷史虛無主義的一大特征。
“質疑歷史應有底線,對于那些經過歷史評定的、民族達成共識的,進而成為整個社會象征符號的歷史人物,不可隨意觸碰,這是一個國家賴以存在的基本價值。”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表示。
“在任何國家都如此,包括西方社會。”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楊帆認為,“某種意義上說,這類歷史英雄形象已經不僅僅是科學問題,更是信仰問題。”
面對網絡一些“翻案風”,國防大學教授徐焰表示,“這種鼓噪的目的,只是想說中國革命的對象都是些‘好人’,并以此來否定當年的革命戰爭和建立新中國的合理性。這根本就不是追求史學‘公正’,而是一種政治斗爭手段。”
有專家指出,歷史虛無主義網上“任性”的背后,是一些別有用心者的陰謀,不僅涉及史學領域的大是大非,而且關系做人立身的根本。如果長期無視甚至放縱,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抹黑英雄 惡搞歷史 網絡翻案風 劉胡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