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醫生體制內創業:要給多點執業趟出一條路

2015年06月23日 10:31 |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醫生集團能走多遠?

  2015年初,國家頒布《關于印發推進和規范醫師多點執業的若干意見的通知》,要求最大程度上簡化多點執業程序,鼓勵探索備案制。政策的放開讓部分醫生勇敢探路,但仍有許多醫生謹慎觀望——多點執業,會受到醫院的阻力嗎?

  林鋒說,當患者需要手術和住院時,他會把其引流到自己的第一執業點——廣東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相當于在完成醫院日常的工作量之外,還帶來了額外的患者,醫院也樂見其成。

  劉興鵬則將醫生集團的執業點選在了河北燕達醫院。這家醫院和劉興鵬的第一執業點——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是對口合作單位,相當于是在“醫聯體”的范圍內展開活動,這是當下比較穩妥而實際的做法。

  幾乎與劉興鵬同一時期成立醫生集團的,還有他的同窗好友孫宏濤。由阜外醫院醫生孫宏濤參與發起籌建的“大家醫聯”已在5月初步獲得投資機構千萬級規模的投資。近日,又一個醫生集團發起眾籌,探索發展成為第三方醫學影像平臺。

  如果把醫生集團這一模式向更早追溯,1998年,我國心臟外科專家萬峰就與人合伙組建了“萬兆開心公司”,被認為是我國醫療行業內出現的第一個醫生集團。去年7月,張強醫生創辦的國內第一家跨專科醫生集團在上海宣布正式啟動,張強也被認為是中國醫生自由執業的代表性人物。

  隨著越來越多的“拓荒者”加入到探索的路途上,一些質疑的聲音出現了:近來扎堆的醫生集團或許只是曇花一現。

  醫生集團能走多遠?劉興鵬并非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在熱火朝天的創業氛圍里,他讓自己保持冷靜:“醫生集團若實現可持續發展,靠的還得是醫院里的那套‘老規矩’——醫療安全放首位,診療質量貫始終,學科建設是根本。”

  他認為,醫生創業,如果單純想著如何解放自身,如何進行資本運作,最終結果必將是大浪淘沙,因為這個世界變化再大、再快,醫療和醫學的本質并沒有改變。

  “‘翅膀硬了’之前先不要急于出來創業,在醫院里好好練上一身真本事是關鍵。”林鋒說,“醫生創業靠口碑,沒有一身硬功夫,反而會砸了自己的招牌。”

  對于未來,林鋒也心存一絲隱憂,在多點執業的“生態”形成之前,醫生一只腳在體制內,一只腳在體制外,難免不會糾結。“醫院領導要轉變觀念,不能把醫生當成醫院的私有財產,更不能給多點執業的醫生‘穿小鞋’,否則政策是放開了,但誰敢真的出來呢?”

  廖新波表示,多點執業只是醫生從單位人走向社會人的突破口,要完成這一使命,必須是一項綜合改革,包括人事制度、支付制度、監管制度、法律法規支撐等多項影響其推行的因素,“路是需要人走出來的,一個人走是小道,大家一起走就成了大道。”他說。

 

編輯:趙彥


01 02 03

關鍵詞:醫生體制內創業 多點執業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免费视频 | 日本精品videos | 亚洲色大成网站在线观看 | 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 | 日韩另类在线综合国产 | 日韩伦理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