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膽固醇管理?2015)項目在京啟動
白巖松呼吁:做一個有膽有識之人 把膽固醇管起來
全國政協委員白巖松與其他專家一起共同呼吁有效管理膽固醇,對抗動粥疾病。
人民政協網訊(記者 李木元) “大家煮粥時會發現,如果你煮得很稀,嘩就能倒出來,它不掛壁;但如果你煮得粥很稠,粥就會掛壁,要是干了就很難鏟下來。人的血管健康時柔軟有彈性,能保證血液的通過量,但是在營養過剩的情況下,血液開始變稠,就如同你在體內煮‘稠粥’,血液越稠越容易掛壁。當掛了壁之后,原來有彈性的血管開始變得硬和脆,并且逐漸惡化,這就是動脈粥樣硬化。”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健康知識宣傳員白巖松用形象貼切的比喻說明了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過程。
6月9日,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國記協聯合發起、輝瑞中國支持的“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膽固醇管理•2015)”在京啟動。2015年,為進一步提升公眾對動粥疾病危害性的重視,“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將“對抗動粥疾病”納入到今年的項目傳播主題中。在啟動會上,白巖松呼吁做一個有膽有識的人,用醫學常識和社會共識來“把膽固醇管起來”。
與此同時,由來自全國著名三甲醫院心內科、神經內科、內分泌科和腎內科的45位全國知名專家攜手傾心撰著的我國首部聚焦動粥疾病和“壞膽固醇”的科普圖書——《血管保衛戰》,正式和廣大讀者見面,從多角度對動粥疾病的治療和預防進行了全方面的知識普及和臨床治療經驗分享。
動粥疾病成頭號殺手,“壞膽固醇”是背后元兇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辦公室主任陳偉偉教授介紹,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4》的統計結果,目前估計全國有心血管病患者2.9億,我國每天因心血管病死亡9590人,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因此,動粥疾病已經成為我國居民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
美國的心血管病拐點出現在1965~1970年間,但中國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續上升,其上升趨勢主要為缺血性心臟病死亡上升所致。近年我國總死亡率的上升趨勢有所緩解,是高血壓防控使腦卒中發病和死亡上升趨勢得到初步遏制的結果,但同期我國冠心病的發病和死亡快速上升,如不有效防控血脂異常,勢必面臨雙重的疾病負擔,前期的防控效果亦將面臨被弱化抵消的風險。
國內外的血脂防治指南一致認為,“壞膽固醇”偏高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最主要原因。美國心血管死亡率下降的主要20年間(1980~2000年),歸因于血脂管理降低的死亡事件為24%,位列第一,血壓管理降低的風險為20%,吸煙12%,運動僅為5% ?,F代醫學的解剖結果表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主要成分是“壞膽固醇”。由“壞膽固醇”組成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除了會造成血管徑狹窄、影響臟器供血之外,它還不穩定,容易破裂或脫落,掉下來的小斑塊會在短時間內迅速堵塞血管,甚至導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腦卒中,嚴重時將危及生命。
膽固醇管理已有成熟的國際經驗。例如,世界著名的芬蘭北卡項目和美國弗雷明漢項目中,膽固醇均為核心干預策略之一。2011年,美國啟動的百萬心臟項目是一項針對慢病一級預防的國家戰略,膽固醇管理被列為核心措施之一,明確提出了慢病預防的“ABCS” 策略,其中C(Cholesterol)代表血脂管理,與血壓(B:Blood pressure)具備同等重要地位。
“血管保衛戰”的三個關鍵詞
陳偉偉指出,與高血壓、糖尿病等其他較易識別的動粥疾病的危險因素相比,公眾關于血脂異常的認知率偏低。要想有效對抗動粥疾病,提升公眾的膽固醇管理的知識和能力是當務之急。從管理膽固醇的角度出發,對抗動粥疾病有三大關鍵詞。
關鍵詞一:心梗和腦梗
動粥疾病是血管中的潛伏殺手,公眾熟知的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慢性腎臟疾病和外周動脈粥樣硬化等都屬于動粥疾病范疇。
動脈粥樣硬化會逐漸阻塞血管,使血流變慢,引發冠心病和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更危險的是,不穩定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像“不定時炸彈”,一旦破裂,在短時間內堵塞血管,導致急性心肌梗死、心臟性猝死或卒中,危及生命。
關鍵詞二:最主要危險因素
在啟動會現場舉行的《血管保衛戰》新書發布訪談中,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馬為提到,由于“壞膽固醇”升高通常沒有明顯的癥狀,因此許多患者對膽固醇管理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認為“血脂高一點沒關系”,直到發生心肌梗死、缺血性腦卒中等動粥疾病時才追悔莫及。
事實上,“壞膽固醇”是導致主要動粥疾病的最重要危險因素之一。馬為介紹,血液中過量的“壞膽固醇”會沉積在血管內皮下,形成斑塊,使得血管的管徑變窄、血流減少,從而導致心臟、大腦等臟器缺血,造成動粥疾病的嚴重后果。因此,馬為呼吁公眾提高對膽固醇管理的重視程度,在“壞膽固醇”造成惡果之前,把它有效管起來。
關鍵詞三:他汀
那么,“壞膽固醇”升高之后,是不是光靠“少吃多動”就能讓膽固醇指標恢復正常呢?馬為解釋說,人體內約70%的膽固醇是機體自身合成的,而且這種合成是不斷進行的。對于絕大多數高膽固醇血癥患者來說,“壞膽固醇”偏高是內源性合成酶升高所致,靠減少膽固醇攝入無濟于事,必須使用他汀類藥物才能降低超標的“壞膽固醇”。一旦停藥,內源性合成酶繼續升高,“壞膽固醇”繼續在體內過量合成,病人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會再次升高。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樊東升教授在現場訪談中表示,出于對藥物副作用的擔心等原因,目前國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的用藥依從性較低,這意味著這部分患者的血管無法得到持續的保護,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在停藥后將會再次升高。
樊東升介紹,目前醫學界公認他汀類藥物是降膽固醇治療的主導藥物,其療效和安全性是有保障的。人群中他汀藥物副作用的發生率較低,長期服用他汀藥物的患者只要在治療隨訪中與醫護人員保持溝通并定期檢查身體,就能有效監測并控制藥物的副作用,無需過度擔心。
編輯:水靈
關鍵詞: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 項目 在京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