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戰(zhàn)爭硝煙戰(zhàn)爭硝煙
搶救文瀾閣本《四庫全書》的人們
民國時期的文瀾閣
《四庫全書》一共七部,北方四部南方三部,文瀾閣本《四庫全書》是南三閣本中唯一保存下來的一部。文瀾閣本飽經(jīng)磨難,真正的原本也就剩下不到1/4,是一部經(jīng)后來多人補抄才湊齊的“百衲本”。抗戰(zhàn)爆發(fā)后,浙江省圖書館館長陳訓慈立即做出圖書外遷的決定。
陳訓慈(1901-1991),字叔諒,浙江慈溪官橋村人,從1932年起擔任浙江省立圖書館館長。1937年8月,他一面動員全館人員趕制木箱,一面積極籌措運費。他與浙大校長竺可楨共同向教育部爭取支援,并商妥搭載浙大遷校的卡車分批將館藏圖書運出,終于趕在杭州淪陷之前完成搬運工作。運出的所有館藏圖書中,最重要的當然就是文瀾閣本《四庫全書》。
閣書先是輾轉(zhuǎn)運到浙西南的龍泉縣,但龍泉并非久留之地,還是要去西南大后方的。但就在從蒲城至江山縣的路上,有一車書約3000冊翻到江山溪水之中。搶救出來的書運到江山縣城隍廟,經(jīng)過簡單晾曬便又急忙趕路。由于有日軍飛機的頻頻轟炸,只能是在趕路的間歇中盡量地通風晾曬,以防霉變。
經(jīng)過四個多月的艱辛旅程,閣書終于抵達貴陽,暫存在貴陽西郊的張家祠堂。當即便開始暴曬落水之書,所幸無大損。1938年9月,日寇首次轟炸貴陽。1939年2月,閣書遷至貴陽城北八里地母洞。此洞人跡罕至,相對安全。但氣候頗潮,每年春秋必須各晾曬一次,如是六年,終保閣書無恙。
1944年11月,日軍進攻貴州省甚急,重慶國民政府特令閣書緊急遷渝。貴陽地方當局出動六輛卡車運送閣書。12月,抵達重慶青木關。隨即文瀾閣《四庫全書》保管委員會在重慶成立,張宗祥、竺可楨、陳訓慈等人為委員。
1945年8月日寇投降。1946年5月15日,在教育部科長徐伯璞、浙江省圖書館夏定域等8人及警察12人的押運護送之下,閣書取道川南入黔,經(jīng)湘贛入浙,7月5日安抵杭州,重歸西湖孤山文瀾閣。
在回遷過程中,教育部科長徐伯璞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徐伯璞(1901—2003)山東肥城人,早年留學日本,曾任山東省督學、教育部國民教育科長、代理司務等職。1949年以后任江蘇省文史館館員。當年文瀾閣本《四庫全書》的回遷工作正在徐伯璞職責之內(nèi)。由于運力和資金非常緊張,徐伯璞以全家性命擔保,雇用五輛返鄉(xiāng)的私人汽車運送閣書。徐全家老小七人一同上路,大有與閣書共存亡之氣概。而途中困苦,一言難盡。據(jù)一當事者記述:“在衡陽遇匪,警士開槍百余發(fā)匪始逸,在邵陽候渡二日夜;在安仁遇一小河,卸書渡河費時一日;在江西永新,余車左輪陷入水池,幾傾覆;在銀坑宿露天茶棚;在上饒遇罕有大水,公路橋梁沖毀,停留十余日;在蘭溪過渡,卸書,烈日熏灼一日,皮膚若焦炭,凡此皆為令人永遠難忘之遭遇。”
到達浙江江山時,連日顛簸勞頓讓徐夫人蔡銘竹女士病倒,昏迷不省人事。幸遇過路的一位從滇緬前線撤回的軍官是徐伯璞當年學生。他請來軍醫(yī)治好了徐夫人。而徐伯璞竟記不起這位學生的姓名。就要到達杭州時,一位車主忽然發(fā)難,說包銀用完,無錢加油亦無錢吃飯,停下車子不走了。徐伯璞明知是故意刁難但也無奈,不得不將徐夫人手上的戒指摘下送給車主。
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政府曾打算將文瀾閣本《四庫全書》劃歸南京中央圖書館。對此,浙江籍人士以張宗祥為首堅決反對。其理由之一就是:當年補抄之時用的全是浙江省籍人士的捐款。當時的中央圖書館館長蔣復璁也是浙江籍,自然也樂觀閣書還鄉(xiāng)。
1994年,浙大歷史系教授毛昭晰在日本京都讀到日本學者松木剛的《掠奪了的文化——戰(zhàn)爭和圖書》一書,才知杭州淪陷后不久,日本“占領地區(qū)圖書文獻接收委員會”于1938年2月22日派了9個人從上海趕到杭州,花了好多時間尋找文瀾閣《四庫全書》。毛昭晰說,“他們想把這部珍貴的圖書劫奪到日本去,但他們的好夢落空了。”其時,距閣書撤出杭州不過兩月。
編輯:曾珂
關鍵詞:文瀾閣本《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 搶救文瀾閣本《四庫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