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參政議政 參政議政
養老服務產業化:尋求政策層面支撐
民盟中央在浙江調研“養老服務產業化”紀實
原標題:養老服務產業化:尋求政策層面支撐——民盟中央在浙江調研“養老服務產業化”紀實
截至2014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12億,占總人口的15.5%,高齡化、空巢化、失能化等特征十分明顯。為了應對老齡化,近些年來,我國大力加強對養老服務業的頂層制度設計,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基本成形,各地也日益重視老年福利制度建設,相關體制機制也在轉變,特別是養老服務體系的布局,正在由公益型的養老事業拓展到了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并舉。
受中共中央委托,民盟中央發揮“關注民生、奔走國是”的優良傳統,4月13日至17日,在浙江義烏、桐鄉和杭州,圍繞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問題進行調研。
轉變養老認識觀念,分層次滿足老年人服務需求
走進地處城鄉結合部的杭州和睦街道華豐社區居家養老照料中心,調研組所有成員的目光,被“巧媳婦”的牌匾深深得吸引住了。2012年,華豐社區投入100余萬元,建成面積580平方米的“巧媳婦”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內設日托室、餐廳、縫紉坊、洗衣房、理發軒、娛樂室等服務實體,為轄區內有需求的老人提供一站式居家養老服務。
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輝對此深有感觸。他認為,我國老年人群體受實際經濟和社會條件限制,再加上文化傳統影響,居家養老必然成為養老方式主體,成為“重中之重”,這種情況很長時間都不會改變。所以發展養老事業,仍然必須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發展社區養老服務,尤其對那些居家高齡老人、空巢老人、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更要從各方面關心,支持社區和社會組織提供合適的養老服務,切實幫助居家老人解決實際困難,消除后顧之憂。
調研組在整個調研中發現,千家萬戶的居家養老支持體系依然較為薄弱,城市社區居家養老設施功能尚不夠完善,服務質量亟待提高;農村居家養老設施尚未實現全覆蓋,仍有30%社區基本設施與服務仍很不完善,立足農村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嚴重滯后。
對此,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張寶文指出,在養老理念上,要轉變認識觀念,必須看到,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既是事業也是產業,不能將養老服務業簡單地視為老年人福利事業,更不能將養老服務視為國民經濟發展的負擔,而是應當將其視為民生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加以發展,使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新亮點,成為保障民生、拉動內需、擴大就業、推進轉型的重要動力。
發揮市場作用,多措并舉促進參與養老服務產業
在烏鎮,雅達國際健康生態產業園將老年公寓、康復醫院、老年大學集聚在一起,對于高收入的老年人,通過市場化的方式滿足其高端需求,拓展休閑養生、健康服務、老年旅游、老年教育等產業,培育產業集群,給調研組成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認為,在家庭結構小型化和代際關系松散化的條件下,數以億計的老年人不僅應當成為民生政策的重要指向,也應當成為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指向,因為老年人需要生活與服務,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有消費需求也有消費能力的群體,如果經濟發展對此有所忽略,不僅會直接影響民生保障,也使經濟發展喪失了一個戰略性支柱產業。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民盟中央 浙江調研 養老服務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