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12屆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十二屆全國政協第三十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十二屆全國政協第三十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全國政協“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雙周協商座談會發言摘登
走媒體融合發展之路引領信息傳播新變革
——全國政協“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雙周協商座談會發言摘登
編者按
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陣地的一項緊迫任務。目前,媒體融合發展已取得明顯成效,總體態勢良好。面對新形勢新技術的發展,媒體融合在理念觀念、體制機制、技術力量、資金投入、人才保障等方面還存在困難和問題。5月7日,全國政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專門就此問題協商座談?,F將有關發言摘登如下。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新華社原社長、黨組書記李從軍:
著力打造媒體融合發展主導性產品
在調研過程中,一些地區和媒體反映,當前,媒體融合發展的難點集中在體制機制、傳輸的渠道、媒體資本運作、技術、人才等幾個方面。其中,打造媒體融合發展主導性產品,是突破點和關節點,是重中之重。沒有主導性產品,融合發展就缺少抓手,很難從整體上實現突破。
目前,一些媒體特別是中央媒體在打造有競爭力的主導性產品方面作了有益嘗試。但是,多數媒體機構在主導性產品研發上突破不夠,已推出的產品特色不鮮明、定位不清晰、內容同質化,沒有真正形成主打產品、拳頭產品。
對打造媒體融合主導性產品,提出以下建議:
一、 要有適合自身特點的媒體融合產品。產品要具備以下特點:一是內容上,能承載核心業務,并把優質內容與現代媒介有機結合起來;二是形式上,不是單一形態,而是多媒體的;三是傳播方式上,除了自用和刊發傳統媒體外,還應能在網絡PC端和各種移動終端以及其他媒介上應用;四是在市場覆蓋上,要能更多占領市場份額,便捷服務受眾。
二、 要通過主打產品的生產帶動新聞信息生產傳播方式變革。思路確定后,就必須圍繞產品生產建設數字生產加工平臺。有條件的還需建設自有終端。這樣,傳統工作體制、運行機制、工作流程也必然隨之變革,比如打造“中央廚房”,資源統籌使用等。同時,這會倒逼媒體有針對性地創新組織架構、用人機制、管理體制、分配制度,從而使各個生產要素產生新的活力和能量。
三、 建議有關部門對媒體打造主導性產品加強指導。要加強頂層設計,進一步發揮聯席會議的指導作用,抓試點,推典型。要整合資源、優化布局,防止簡單重復建設,避免產品生產同質化。加大對融合發展有效益的主導性產品扶持力度,予以適當資金傾斜。在寬帶使用、業務應用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引導電信企業為媒體融合主導性產品的生產傳播提供先進的、相對優惠的技術平臺和便利通道。
全國政協委員,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人民網董事長馬利:
構建與用戶高度融合的“社會化媒體”
目前,傳統媒體正在寒冬里經受考驗,而新媒體卻在春天里嶄露頭角、生機盎然。在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實踐中,我談三點認識:
一、 “增量”能否拯救傳統媒體?
媒體融合發展,目前各家都在做“增量”:設個部門、辦個網站、開個微博,穿上一件互聯網的外衣,把傳統媒體內容平移到新媒體平臺上。但傳統業務和新媒體業務還是“兩張皮”。
就融合發展而言,媒體已經到了“改存量”、“做減法”的時刻。要改革調整原有組織結構,再造采編流程,建立全媒體內容生產流程整體架構,實現新聞信息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
二、 新媒體的“新”技術在哪里?
技術是媒體融合發展的驅動力。傳統媒體必須適應信息傳播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互動化、定制化的趨勢。
目前,技術革新帶來了敘事方式的革新和傳播渠道的擴展:《紐約時報》為了適應蘋果手表的小屏界面,開發出“一句話報道”;《今日美國》通過圖表、測驗甚至游戲等可視化方式呈現新聞;《華盛頓郵報》,工程師成為編輯室里的重要成員,工程師和記者、編輯協同工作。
缺乏技術基因是國內媒體發展的“軟肋”。由于技術落后,主流媒體還面臨國內商業化網媒的競爭。
三、 新媒體發展,關鍵是能不能自我造血。
目前,國內大部分媒體還都沒有實現采編業務、組織機構和資本方面的全面融合,缺乏具有市場號召力的傳播平臺和融合發展的路徑,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融合發展中,傳統媒體必須要有市場意識,注重市場開發,培育市場運營能力。
媒體融合,就是要適應新科技、新社會文明的發展,以“個人”為中心,梳理、檢索、整合雜亂信息,滿足每一個用戶對不同信息內容的需求。
打開邊界,構建創造和共享的“社會化媒體”,與用戶高度融合,眾籌眾包,深度整合,提升價值,找準媒體融合發展的方向。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媒體 融合 傳統 發展 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