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204億元皮毛收入的生態代價
原標題:“皮草之鄉”大營鎮污染調查:204億元皮毛收入的生態代價
每經記者 孫衛濤 發自棗強
雖然只是一個小鎮,但這里顯然比棗強縣城看著還要繁華。
位于棗強縣南部的大營鎮是聞名中外的“皮草之鄉”,擁有裘皮加工企業及業戶1萬余家,從業人員15萬人,是國內最大的裘皮制品加工基地和銷售中心。去年,“大營裘皮”成功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這座小鄉鎮僅皮毛制品的年銷售額就高達204億元人民幣,年出口額達7億多美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大營鎮調查采訪時發現,繁榮的背后則是,當地河流“失色”,黑褐色的污水不斷翻滾著冒出來。
河水失去本來顏色
初入大營鎮,一條干涸的水渠與公路平行。當地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是東西橫穿大營鎮的“營南干渠”。
如今,“營南干渠”進入大營鎮后便“消失”了,褐黃色土堆滿整個“營南干渠”所在位置,在不少大型挖掘機和推土機包圍下,一條巨大的水泥管道正橫亙在“營南干渠”正中央。
一位當地居民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前可看到渠里污水流淌,現在被挖開埋上了管道,看來污水可以通過管道流出去。
大營鎮鎮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員也向記者證實了這一點,其表示,埋管的目的是減少污水滲漏。
在沒有完成施工的地段,依然可看見渠里流淌的黑色污水,渠邊散落著一些皮毛邊角料,岸邊不遠處,便是大營鎮污水處理廠。
“以前鎮里的河流、水渠,居民還能游泳,現在除蒼蠅蚊子,連草都不長。”上述居民如此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大營鎮采訪期間也發現,凡是能看見的河水幾乎都失去了其本來的顏色。
一位當地熟悉毛皮業的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大營鎮的毛皮、養殖、鞣制、硝染企業會產生大量廢水,尤其是鞣制和硝染,需要將毛皮放到容器里,加上中性鹽、酸、鉻鞣劑等化學藥品和水混合進行生產,但生產后含有大量有毒物質廢水,往往不經過處理就偷偷直接排放出去,對地下水造成極大污染。
養殖戶不喝本地水
為徹底解決皮毛加工帶來的環境污染,大營鎮于2003年投資7500萬元,建設日處理工業及生活污水3萬噸的污水處理廠,2008年6月投入運營,出水排放標準為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二級標準。
但十幾年過去,大營鎮為何會出現如今的局面?
一位當地居民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大營污水處理廠名義上是集中處理污水,但實際上并未處理便直接排放。這些問題早在去年就有媒體進行過報道。
去年《中國環境觀察》曾報道稱,在大營污水處理廠內,發現該污水處理廠生化處理環節只有一半設備在運轉,添加的藥劑只見在藥劑車間角落擱置,裝藥劑的包裝破爛不堪,且藥品陳舊發黃,藥劑袋上浮著厚厚一層灰塵土,看上去很長時間沒有動過。
對上述問題,棗強縣官方曾回應稱,“大營污水處理廠是國控企業,由省市在線實時監控,每兩小時自動對污水進出口采取數據,數據由省環保廳監控平臺儲存備查,不存在偷排直排未處理污水現象,實時監測數據可登錄全國城鎮污水處理管理信息系統進行查詢。”
此外棗強縣官方還強調,正在進一步加大了對皮毛硝染、鞣制企業的檢查力度,對不達標排放企業進行關停,對小鞣制戶進行徹底清理關閉。
而據各省市企業自行檢測信息發布平臺數據顯示,棗強縣大營污水處理廠污水排口監測,2015年4月17日13時數據顯示,氨氮監測值35.68,標準是5,超標6.14倍,化學需氧量監測值69.34.標準是50,超標0.39倍。4月21日6時數據顯示,氨氮監測值是35.80,而標準是5,超標6.16倍。化學需氧量監測值79.74,而標準是50,超標0.59倍。
去年6月,河北省環保廳通報的“利劍斬污”第二次集中行動情況顯示,10家企業存在超標排放問題,棗強縣大營污水處理廠、東光縣污水處理廠、保定市溪源污水處理廠在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棗強縣調查時,有當地人曾對記者表示,大營鎮以毛皮出名,當地人富裕,一些人嫁女兒給出的嫁妝豐厚,但就是這樣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娶,因為那里的污染已影響當地人的生活。
大營鎮附近一位養殖戶告訴記者,“大營這邊污染地下水,俺們喝水不喝大營鎮的水,都是從五六里地外邊拉水喝。”
雖然皮毛產業對當地環境產生了污染,但是許多人并不愿意放棄。“當地人基本上不出去打工,都是做毛皮加工,每個月能掙3000多元,比離家出去打工強,所以大營周邊的人都靠毛皮生意掙錢,解決了不少就業。”一位當地村民表示。
棗強縣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5年,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全部財政收入增長15%以上,力爭突破11.5億元,比2012年翻一番,這其中毛皮產業還要做大做強,全年產業納稅力爭實現4億元。
編輯:水靈
關鍵詞:204億元 皮毛收入 生態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