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把任命當成使命 記浙江寧海縣委統戰部部長張水仙
原標題:把任命當成使命———記浙江省寧海縣委統戰部部長張水仙
她有著近40年的工作經歷,在上世紀70年代當過下放青年;80年代當過工人;90年代從二輕公司做起,相繼擔任過二輕工業總公司經理、經委主任、經貿局長……期間,她參與過企業改制、經歷過部門改革,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她都交出了一份又一份滿意答卷,深得縣委主要領導的信任。到了2012年,在張水仙55歲,快接近退休年齡的時候,縣委領導再次“點帥”,讓她擔任縣委統戰部部長,從而再次走上了新的工作征程。
把任命當使命。同意到統戰部“掛帥”,對于張水仙來說無疑是選擇了一個挑戰。寧海的統戰工作基礎一直比較薄弱,在全市考核排名也一直靠后。對此,她雖然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年齡偏大、接受的任務偏重,但是她沒有選擇退縮。當上級領導找她談話的時候,她就意識到這個決定是經過慎重考慮的,縣委也迫切希望找到一個工作有魄力、行動有能力的人,來迅速打開新的局面,她也覺得自己有責任接受這個使命。
把問題當機會。長期以來,特殊的工作經歷和務實的工作作風,讓張水仙養成了“把問題當機會”的思維習慣。正是由于她的問題意識強,她的工作目的性特別強、行動特別快、點子特別多,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里,便摸清了統戰部的基本情況,并提出了“節點難點因事制宜、特色亮點全力打造、基層基礎從長計議”的思路。在這一段時間里,統戰部的工作新舉措、創新新點子便“井噴”式的爆發出來,比如著眼于解決各民主黨派、統戰社團沒有專門辦公場所和活動場地的問題,創辦了黨外人士服務中心;著眼于“方便企業、優惠企業”,打通政府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問題,創辦了商會企業服務中心;著眼于“治假、治亂、治過熱”,開展了宗教和民間信仰事務管理;著眼于抓好宗教文化人才培養,積極申辦浙江慈云佛學院……這一系列舉措的提出,打破了統戰部原有的“平靜”,工作明顯比過去忙碌了。
把服務當要務。領導就是服務。在張水仙看來,要真正做好黨外人士工作,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優化服務為基礎。因此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便創辦了兩大服務中心,一個是黨外人士服務中心,一個是商會企業服務中心;一個著眼于貫徹中央[2012]4號文件,一個著眼于落實中央改革精神;一個側重政治方面,一個側重經濟領域。比如黨外人士服務中心已成為各民主黨派基層組織和縣級統戰社團的辦公總部和聯絡聯誼的重要平臺,被列為“浙江省統一戰線實踐教學基地”,評為2012年度省統戰工作創新獎,成為傳遞“同心、民主、包容、共贏”理念的“小特園”,并得到了全市推廣。商會企業服務中心推出的“安全隱患排查服務”的做法,其低廉的成本和明顯的效果深受企業歡迎,成為參與社會治理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探索。
化聯絡為牽線。張水仙是一個非常注重工作實效的人,在擴大與港澳臺海外聯絡聯誼的同時,時刻不忘為寧海縣經濟發展牽線搭橋。近年來,通過擴大與港澳臺海外的交流合作,新引進一批重要項目,包括總投資為6億元的香港泰悅城項目;總投資為3.2億元的寧波紫園生物醫藥研發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為1.2億元的中加低碳新技術研究院項目。同時達成了一批重要協議,其中與臺資企業寧波奇億金屬有限公司簽訂了總投資為3億美元的投資意向書;與臺資企業上海富會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簽訂了總投資為1.8億美元的寧海溫泉大莊山谷的合作開發協議;在第十二屆“甬港經濟合作論壇”上,簽約了合同利用外資6500萬美元的“毛嶼港綜合治理工程BT項目”,有效助推了全縣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發展。(廉維亮)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統戰部 張水仙 寧海縣委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