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推進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
上海虹口著力實施三個“人物工程”包括民主黨派“123”人物工程,新社會階層“135”工程,無黨派“111”工程
推進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
上海虹口著力實施三個“人物工程”
包括民主黨派“123”人物工程,新社會階層“135”工程,無黨派“111”工程
本報上海訊 日前,記者了解到,中共上海虹口區委統戰部今年將緊緊圍繞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態,在文明城區創建、加強政治協商、推進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等方面再接再厲,以求取得新突破、新成果。特別是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工作,中共區委領導對此提出了具體要求,勢必成為中共區委統戰工作今年“發力”的重點。
自2011年以來,中共區委統戰部確立了在5年內著力實施三個“人物工程”的戰略,即:民主黨派“123”人物工程,新培育10名市級層面有影響、20名區級層面有影響的民主黨派代表人士和30名有發展潛力的民主黨派代表人士后備人選;新社會階層“135”工程,形成100名非公經濟企業家、30名金融財富管理職業經理人、50名中介組織黨外代表人士的布局;無黨派“111”工程,形成10名突出代表人士、100名后備隊伍,100名經常聯系對象的梯隊,這三項工程將是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指南針”。
據介紹,去年,中共區委統戰部開展了優秀黨外人才與黨外代表人士專項調研,通過發動37個部門和街道對所轄領域、單位展開摸排,將1107名優秀黨外人士納入統戰工作視野。對這份“大名單”進行分析發現,本區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呈現出新的良好變化。一是結構趨于年輕化,千余名黨外人才平均年齡為45.5歲。中高級以上職稱的各類黨外人才占70%,40歲以下、擁有碩士以上學歷的各類黨外人才占50%。二是黨外代表人才的分布領域不斷擴大。過去,黨外人才相對集中于公有制單位,而近年來則逐漸呈現向多種經濟群體拓展;從過去相對集中的非生產領域,向社會各個領域,特別是生產、社會管理和高技術產業領域延伸。本區大量年輕知識分子集中在民辦科技、民辦或私立學校及三大事務所中。
據中共區委統戰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這些黨外優秀人才關心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熱點,政治參與意識強,分析判斷能力較強,對政治、法律、自然科學等有獨到見解,對參與社會管理、參政議政有較高熱情,愿意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是統戰工作的重要對象。
統戰工作對象趨于年輕化和具備行業的“發散性”,對于今后的工作開展無疑是一陣“東風”。然而,不容忽視的是,統戰工作依然有諸多難關要克。據了解,虹口區就存在區屬和區域人才流通不對接等問題。目前,區屬專業人才中的學科帶頭人、拔尖人才、領軍人才不多,能立刻堪大用的黨外人才數量有限。此外,體制內外黨外人才流動不通暢。黨外年輕后備人才呈現出向體制外集中的趨勢。近年來,該區加入民主黨派的新成員中,體制外一直占比較高,2012至2014年,體制外新成員占比分別為44.9%、48.7%、50.9%。此類人才學歷層次高,價值取向多元,但其流動性較大,傳統統戰工作組織難以覆蓋到。
因此,針對差距和短板,中共區委統戰部將“多管齊下”,力爭使黨外人士隊伍建設工作有所突破。今年,中共區委統戰部將把更多黨外優秀人才納入聯系范圍。本區“大名單”有484名是群眾,其中80%在體制外工作,是黨外人才培養“真空地帶”,更是今年“補課”的重點內容,加強這部分人才的培養,使他們盡快成長為各民主黨派或無黨派代表人士的后備人選。
同時,設計符合其成長規律的培養鍛煉路徑。中共區委統戰部將加強與黨外人才所在單位黨組織、所屬行業中共黨組織定期聯系工作,及時通過座談會、個別約談等“面對面”交流形式,了解黨外人才成長需求,共同探討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長期跟蹤。指導各民主黨派區委會、工商聯、有關統戰團體對所屬優秀人才制定專門培養計劃,選送他們參加學習培訓,并設置各級助理、干事崗位,搭建實踐平臺,培養他們成為黨派組織的中堅力量。此外,完善各級各類黨外優秀人才的儲備制度等工作也將同步進行。(曉 朱)
編輯:薛鑫
關鍵詞:黨外代表人士 “人物工程” 民主黨派 無黨派 中共區委統戰工作 統一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