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專題 專題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不讓成果變“陳果”
——全國政協“《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修訂”雙周協商座談會發言摘登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副院長王海波:用好智力資源 推動科技力量合理布局
分析導致我國科技成果轉化難的原因,以下三點較為突出:一是評價導向上的舍本逐末,影響了可轉化成果的孕育與產生,使科技成果在創新的源頭就形成了難轉化的病根。二是高、低、貴、賤的社會觀念與重名、重官、輕商的思想,影響了科技成果的實用性發展與應用。三是政府的著力點和發力方式不當,導致了問題的復雜化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 放棄事與愿違的“重點論”,讓科研人員不再疲于無謂的競爭、安下心來搞有用的研究與創新。目前,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土壤還很薄。政府需扭轉慣性思維,圍繞提升企業技術創新的基礎,面向廣大科技工作者實施廣覆蓋的基本科研保障機制,用好巨大的智力資源,推動全國科技力量的合理布局與配合。
二、 營造創業偉大、創業光榮的社會氛圍,強化進步文化的宣傳和弘揚。完善支持科技創業的政策體系,激勵依靠科技進步創業的創業者和發展企業的企業家;增加企業界人士對科研立項、科研產出評價的參與度,推動科技創新接受產業和企業發展需求的引導,使科技創新主要圍繞產業發展、企業效益提升和國家競爭力增強開展。
三、 下決心扭轉不良評價導向,還科技論文和獎勵以本來面目。下大決心辦好中文學刊,鼓勵國內重要科技成果發表在中文刊物上。調整科技獎勵的價值標準,加大關于社會經濟意義的比重;改革由少數人說了算的評選方式,加大科技獎勵的社會公認性;擴展科技獎勵評審監督的時空范圍,加大企業和產業界意見的權重;把科技獎的推薦、評審、批準變成社會廣泛參與的學風監督和科學普及過程,推動國家的科技獎實至名歸和科技創新活動的理性回歸。
全國政協委員、海軍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尹卓:科技成果轉化應由企業完成市場化過程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讓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科技成果轉化的實質是市場化過程,應該在修訂案中突出這個思想。市場化過程里,企業就應該成為主體,而不是科研單位,更不是政府。建議如下:
一、 第一章總則第1條“推動……社會發展”修改為:推動經濟發展模式由規模擴張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
二、 第一章總則第3條“科技成果轉化……結合”修改為:科技成果轉化的實質是科技成果市場化的方法與措施。
三、 第一章總則第4條“國家對科技成果轉化……多元化發展”修改為:市場化的科技成果轉化不能依賴公共財政科技支出完成。應由企業為主完成市場化過程,有關行政部門應給予稅收減免和抵扣。
四、 第一章總則第8條“國務院…,地方各級…”,在職能中應加入服務,并添加: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和責任單位是企業。
五、 第二章組織實施第10條“國家建立、完善……提供方便”,由第10條改為第11條,第10條內容添加為:國家與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應主要承擔科技成果轉化所需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包括:各級、各類重點實驗室,并在建成后向社會開放;各類中試機構;各類中介評估評審機構;各類知識產權、專利交易平臺;各類法律服務平臺;為中、小、微企業科技研發啟動資金提供財政擔保等。
六、 第二章組織實施第17條“可以自主決定轉讓、……確定價格”修改為:應直接向企業推介或通過各級政府建設的科技成果信息系統向企業推介,在企業市場化后,根據合同從所獲得的國家稅收減免、抵扣額度中及利潤中分得應得收益。
七、 第三章保護措施第33條“科技成功轉化財政經費……用途”修改為:國家與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制定企業科技成果市場化查驗程序、標準及稅收減免、抵扣辦法、額度;由國家與地方相關部門委托相應第三方機構承擔查驗、評審和審計等工作。
編輯:薛鑫
關鍵詞:《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修訂 全國政協 政協委員 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