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亮點 亮點
讓世界傾聽中國“老”聲音
原標題:讓世界傾聽中國“老”聲音——委員熱議中國傳統文化發展走向
隨著時光的流逝,在歷史長河里歷經了不盡輝煌的傳統文化受到了時代的冷落。當代社會,人們對中華傳統文化認識不足,甚至產生不少誤解,尤其是青少年,對中華傳統文化認同感降低,信仰危機、道德缺失、迷惘浮躁等現象嚴重。
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越來越淺,許多傳統節日、優秀文化都漸漸被人淡忘,即將隱沒于歷史的長河中。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推廣和挽救這些珍貴的有形的、無形的文化遺產呢?留住歷史的記憶、讓中華文化“走出去”、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兩會上,不少委員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繼承發展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作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被美國NBC電視臺改編并取名為《TheMonkeyKing》(猴王);騰訊互娛耗資數億元推出西游題材游戲《斗戰神》,有可能成為最強勢的一次“跨界”孫悟空塑造;由阿里影業投資、周星馳監制、徐克執導的3D版《西游降魔篇2》,預計今年8月開拍;百度CEO李彥宏進軍電影業,第一個目標也鎖定“西游”題材——拍攝3D動畫電影《悟空》,其中將加入很多神話與科幻元素。
今年兩會,傳統文化建設被多名全國政協委員提及,不論是小組討論、接受采訪抑或私下交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軟實力”的發展走向,每每都是大家口中的話題。具體的路徑、方式,委員們有著各自的看法。
融合發展大方向
以孫悟空為例,全國政協委員王本朝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強大的、豐富的、有積淀的。但在當前世界文化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們的文化在某種程度上浪費了資源,其作用未能得到很好發揮。”
“如果我們能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將是非常有價值的。”在全國政協委員王興東看來,傳統的文學和藝術形象,“應該用多種手段,影視也好、動漫也好、游戲也好,微信也好、網絡也好,用現代化的傳播方式傳播出去。”融合發展是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比如孫悟空成為國際性形象的主要方式。
“形式的改變,不僅不會給文化思想的內涵帶來影響,反而能推動內涵向前發展。”王興東說,用高超的現代技術加上傳統文化的根基和滋養,一定能創造出我們民族的形象。而這些形象,就是傳統文化所傳達的人性、人格、人道和人情。
2014年中國國際動漫節“金猴獎”評選中,由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水墨畫家何水法提供素材的作品《雨·荷花》贏得了動畫短片最高獎項,并在波蘭、匈牙利、日本等地展映。
何水法告訴記者,利用中國傳統藝術諸如花鳥畫技藝,通過高科技、做成動漫拿到國外展示,可以讓外國人更加深刻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找準“走出去”對接點
變化莫測、祛惡揚善,是王本朝給孫悟空的定義,“要讓這一動畫形象所具備的文化寓意,在中國長盛不衰。”
“其他民族和國家的兒童、成年人,是不是也需要這些東西?推廣孫悟空,一定要考慮到他們需要什么。”在他看來,“為什么我們‘走出去’的傳統資源有人不喜歡?是我們沒有找到合適的對接點。”王本朝認為,“我們的文化產業應該不斷探尋這種對接點,即使失敗了也沒有關系。通過不斷推敲和積累,才會與需求契合。”
“與外國文化結合、使用外國人對文化的理解方式,可能在互聯網時代更容易交融。我們不應一味讓別人了解我們,所謂的文化‘走出去’應該是商業行為或文化行為。”萬捷委員也承認,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優勢在于“悠久而系統的資源”碰上了互聯網時代。
“傳統文化怎么‘走出去’?不光需要我們了解世界,還要讓世界了解中國。”王興東說,“文化產業的核心就在于發掘什么樣的題材,這個題材被大家所接受,加上人才、資金就等于國家的財富。”
這個觀點被王本朝進一步解釋為:“在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一些從業人員實際對傳統文化的熟悉和了解程度并不理想。一定程度上說,現在從事文化產業的人,恰好處于斷裂時代,他們了解的傳統文化,多數是通過電視劇等中間媒介,對真正的傳統文化感悟和了解并不深刻。”
編輯:水靈
關鍵詞:世界 傾聽 中國 老 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