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滾動新聞 滾動新聞
朱征夫委員:建立未成年人國家監護制度 強化政府主體責任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朱征夫(左一)與與會專家商談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問題。人民政協網記者 周小璐 攝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 周小璐)近年來,性侵兒童的惡性案件在全國各地呈持續高發狀態,媒體曝光數量急劇攀升。如何加強預防兒童遭遇性侵,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朱征夫建議,建立未成年人國家監護制度,強化政府主體責任刻不容緩。
據《2014年兒童防性侵教育及性侵兒童案件統計報告》顯示,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被媒體曝光的案件高達503起,平均0.73天就曝光1起,等同于每天曝光1.38起,是2013年同比的4.06倍。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朱征夫表示,這充分暴露出當前未成年人保護體制不健全,保護責任不明確等薄弱環節。
朱征夫介紹,按照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以及我國憲法等相關規定,保護未成年人權益是國家和政府的重要職責,政府是未成年人的最終保護主體。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也提出了“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四大保護體系,但唯獨缺乏“政府保護”這一極其重要的內容,致使“誰來有效監督家庭監護”、“誰來干預家庭監護”等存在難題。
“雖然鄰居、基層群眾組織甚至政府相關部門知道并有一定的救助行為,但始終缺乏強有力的機構代表孩子維護自身利益,其根本原因在于現行立法沒有明確承擔監護監督職責的部門和機構,使相關部門難以有效介入。”朱征夫說。
此外,朱征夫指出,造成這種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層面沒有形成健全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機制,特別是沒有明確一個強有力的專門機構來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行政機制的不完善使得發現問題該找誰、誰來牽頭開展具體工作等問題模糊不清。
“我國現行未成年人保護呈多頭管理和碎片化的態勢,有民政、教育、婦聯、共青團等部門和群團組織分別負責保護流浪未成年人、孤兒、棄嬰、失學輟學兒童、留守兒童、家暴受害未成年人等不同困境的未成年人,但是針對未成年人保護的主責部門始終沒有明確,因而常常出現沒有問題時很多部門管、出現問題時誰都不管的尷尬局面。”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只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需要設立救助場所,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的名稱職責定位和設立標準均缺乏明確的法律政策支持。”朱征夫指出,很多殘害未成年人的惡性事件突顯了我國未成年人保護中的一個重要缺陷,即我國尚未建立或授權負責未成年人家庭監護干預和救助保護工作的專門行政機構。
因此,朱征夫建議對《未成年人保護法》進行修訂,完善涉及未成年人監護的法律規定,使其具體化,具有可操作性,實現與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的順暢銜接。
此外他還建議應明確家庭監護的監督主體,規定政府對家庭監護的監督、指導和干預,在法定監護人嚴重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時,政府有權臨時剝奪和轉移監護權。
朱征夫表示,在司法建設層面,國務院應盡快出臺未成年人保護意見,明確民政部門在未成年人監護干預中的主體地位,由民政部門牽頭,通過必要的轉移監護、委托監護等措施來補充、完善家庭監護功能,建立“以家庭監護為基礎、社會監督為保障、國家監護為補充”的監護制度。
編輯:羅韋
關鍵詞:未成年人 保護 監護 委員 朱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