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我國新經濟發展正處于黃金機遇期

2015年02月11日 11:19 |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127482569_14236185400091n

 

  新華網北京2月11日電(記者 邱小敏)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提出“新常態”概念。此后,這一詞匯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成為了2014年的年度熱詞之一。

  同樣是在2014年,李克強總理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作主旨發言時表示,各國要順應全球新技術革命大趨勢,推動以綠色能源環保、互聯網等為重要內容的“新經濟”發展,占領未來發展制高點,提升產業和經濟競爭力。

  新常態,新經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而同時,當下對于中國邁向新經濟而言,又可謂正值難得的黃金機遇期,如何把握住則意味著需要社會各界凝聚高度共識,共同努力、共同為之奮斗。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經歷了長達30多年的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總量巨大。但繼續單純依靠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的高速增長模式顯然已難以為繼。新經濟正體現了在工業化特征下后發經濟的發展規律,體現了中國經濟要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階段的發展要求。

  首先,邁向新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新階段的必然選擇。本屆政府自上任起就明確了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要求,并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僅是一個表象,我們更多的看到第三產業的比重已經超過了第二產業,消費的比重也早已超過了投資,中國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其次,邁向新經濟是中國社會發展新階段的必然選擇。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在醫藥衛生、教育體制、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的改革都已進入加快推進階段。住房、就業、社保、收入等諸多領域的改革,正在邁出實質性步伐。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堅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

  因此,通過有效激發新經濟的創新活力,體現效率與公平之間的平衡,將更加有助于全面深化改革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

  再次,邁向新經濟是資源、環境約束的必然選擇。中國工程院院士陸佑楣在2013能源峰會上提到,2012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量36.2億噸標煤,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但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4年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8%,這一成績正是在傳統行業、重化工業、大宗原材料行業遭遇困境,但是以移動互聯網為主要內容的新產品、新行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方興未艾的背景之下取得的。中國經濟向中高端邁進的勢頭明顯,新經濟的環境友好和可持續性優勢毋庸置疑。

  此外,相對有利的內外部條件為新經濟發展創造良好機遇:一是,大宗商品價格低位徘徊。2014年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壓力沉重,國際油價連續下跌。中國石油大學國際石油政治研究中心主任龐昌偉教授指出,中國經濟現在正處于轉型期,這個過程之中,石油和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調能夠降低轉型成本;二是,貨幣成本不斷下降。當前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面臨通縮壓力,國際貨幣市場“競相開閘”。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中國貨幣政策必須堅持穩健的基調,但具體政策工具要根據經濟和金融形勢的變化而靈活運用,要為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創造中性適度的貨幣環境。

  新經濟的發展擁有千載難逢的主客觀、內外部優勢,但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警惕:有利的內外部條件不應該讓中國的轉型升級放慢腳步,要高度防范安于現狀,滿足于GDP幻象的情況出現;有利的內外部條件也不能變成重工業、重化工、重消耗、重污染產業的救命稻草,要堅決克服繼續維系低水平發展模式的慣性、惰性思維。只有充分利用有利的內外部環境,推動制度創新服務,創造更多的優惠條件,培育更好的創新發展土壤,才能夠讓新經濟在中國能夠義無反顧、一往無前,充分煥發出活力、動力和創造力。

 

編輯:曾珂

關鍵詞:新常態 新經濟發展 黃金機遇期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aⅴ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无 | 中文字幕不卡视频 | 日本欧美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激情伊人五月天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