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營養膳食營養膳食
能吃是福?四種疾病讓你變“大胃王”
原標題:能吃是福?四種疾病讓你變“大胃王”
最近,網絡上各地酒友拼酒量的風氣剛剛過去,來自五湖四海的“吃貨們”又在拿生命拼飯量了。據報道,大慶市一位體重96斤的女孩,一頓飯能吃“3碗面和4個燒餅”,另一位網友則稱自己從小飯量大,一份牛扒、一只烤鴨、半斤花生米、五個雞腿、60只小龍蝦、兩盤炒菜、一盤涼菜。
層出不窮的“大胃王”讓普通人“嘆為觀止”。不過,醫生發話了:如果沒有什么特別原因,飯量突然大量增加的話就要注意了,糖尿病、甲亢、神經性多食癥、皮質醇增多癥等的癥狀之一都是飯量突然增加。
本報記者 陳曉麗
纖瘦女生竟是大胃王
“中午吃了三個菜一碗米飯,茄子炒肉、油爆大蝦、海鮮豆腐,不過這種午餐也就能撐倆小時……”在一家證券公司上班的小張在朋友圈里曬了一張午餐圖,每份菜量都不小。果然,才下午三點多,小張就忍不住跑到單位樓下的快餐店里買了個漢堡,“實在餓得受不了了,先吃點墊墊。”
見過小張的人都不相信她能有這個飯量,更讓很多女生羨慕嫉妒恨的是,縱使每天都這么能吃,26歲的小張還是一直保持著纖瘦的身材——身高162cm,體重47公斤左右。事實上,小張并不是大家通常認為的隨便吃什么都不長胖的好體質。
大約三年前,還在學校讀書的小張申請了英國的交換生項目,去英國呆了半年。“因為西方的飲食中脂肪和糖分含量高,一起的其他中國留學生都說吃不慣國外的飯菜,不是自己做飯吃,就是呆了半年回來長胖很多。”小張告訴記者,“我到了國外之后,飯量越來越大,每頓都吃很多,但是呆了半年回來還瘦了四五斤。”
回國后,小張在家住了一段時間,小張的媽媽覺得不對勁兒,女兒的飯量大增不說,體重不增還有所下降,于是趕緊帶女兒去醫院檢查,最后被診斷為甲亢。“治療了一陣,飯量一直也沒變小,沒什么別的異常,后來就沒吃藥了。”
身體生了病,飯量會增加
俗語說,能吃是福。在醫生眼里,這個道理未必通,怎么講呢?濟南市中醫醫院內分泌科劉承琴、濟南市第四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李紅專來一一分析。
糖尿病:失糖、胰島素分泌紊亂引食量增加
專家表示,糖尿病患者之所以飯量突然增加,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種是出現于餐前的饑餓,胰島素通常是在餐后血糖升高時大量分泌,而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分泌會出現延遲,在餐前當血糖已經下降時,胰島素大量分泌就會導致饑餓感增強。
第二種原因則是由于血糖過高,在體內不能被充分利用,以致形成滲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量越多,排糖亦越多,尿中丟失了大量的糖后,機體處于半饑餓狀態,能量缺乏引起食欲亢進,食量增加,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如此反復。
甲亢:甲狀腺激素過多致新陳代謝過于旺盛
甲亢是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度引起的一種疾病,而甲狀腺激素有加快細胞呼吸的功效,甲狀腺激素過多就會導致細胞消耗攝取葡萄糖的速度加快,從而導致機體的新陳代謝過于旺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素的消耗都將大大增加,隨后血糖濃度下降,從而產生饑餓。
與此同時,甲狀腺激素還會促進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導致胃腸道蠕動加快,食物很快就會從胃中經過消化進入腸道,因此胃部經常處于空虛狀態,于是大大促進食欲,使得患者不斷進食。
神經性多食癥:女性更為常見
專家表示,神經性多食癥的常見發病原因與厭食癥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包括經常暴飲暴食或設法嘔吐以避免體重增加等都會導致自身飲食習慣紊亂,有時濫用瀉藥也會導致該病。
神經性多食癥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反復發作性暴食,還會伴有情緒上的抑郁等。多數患者需要配合藥物、心理等進行多方面綜合性治療,嚴重者則需要住院。由于女性常常為了保持身材采用各種不恰當的方式控制體重,因此女性患者更為多見。有調查顯示,該癥女性患病率約為1%-3%。男性患病率大約為女性的1/10。
皮質醇增多癥:7成患者血糖代謝紊亂
皮質醇增多癥,又可稱為庫欣綜合征,1921年由美國神經外科醫生Harvey Cushing首先報告發現。發病原因主要是腎上腺皮質長期分泌過量皮質醇引起,主要表現為滿月臉、向心性肥胖、痤瘡、高血壓、繼發性糖尿病和骨質疏松等。
臨床研究發現,皮質醇增多癥患者中約有70%的患者會有糖代謝紊亂的癥狀,這種患者也被稱為固醇性糖尿病,如果病程太長,則將導致永久性糖尿病。因此,與糖尿病患者同樣道理,會引起飯量大增。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大胃王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