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粵津閩自貿區獲批 福建方案尚在調整
借力臨港澳優勢 廣東自貿園區“3+1”模式待考
作為名單中最有希望的申報者,廣東自貿園區上榜的消息并未讓人感到意外。廣東省商務廳第一時間對外表示,廣東自貿園區將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深化粵港澳合作為重點。以上海自貿試驗區試點內容為主題,結合毗鄰港澳的地域特點,扎實推進申報工作,積極做好試點工作,爭取早日掛牌。
不過,截至目前,廣東自貿區的涵蓋范圍和細則仍是懸念,尚未落地。
昨日(12月14日),廣州市社科院高級研究員彭澎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廣東自貿園區經濟實力強大、資源豐富,且臨近港澳,但“3+1”的方案還需統籌、細化,以形成合力共同發展,避免因過度重合形成競爭。
自貿園區涵蓋范圍尚未落地
一直以來,廣東的粵港澳自貿園區方案,被認為是最有可能獲批的。根據此前媒體透露的消息,廣東2013年12月份上報國務院的自貿園區方案為“3+1”模式,包括廣州南沙新區、深圳前海新區、珠海橫琴新區以及廣州白云機場綜合保稅區,總面積為931.385平方公里。
在廣東自貿園區獲準消息傳出后,廣州南沙區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員對記者表示,剛剛得知消息,不過,尚不清楚獲批方案具體內容。
彭澎分析稱,廣東自貿園區應為由空港經濟區與南沙、前海、橫琴組成的“3+1”模式,但具體方案是什么、范圍涵蓋面多大有待正式文件解答,“現在是國務院獲批,還要等中央正式文件出臺才能最終確定。”
上周召開的國務院會議指出,粵閩津三地要抓緊制定新設自貿園區具體方案,并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調整實施相關法律規定。
臨港澳的地理優勢
與上海、天津和福建等地相比,對接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探索自由貿易是廣東自貿園區獨一無二的優勢。
廣東省省長朱小丹曾表示,與上海自由貿易區的國際性定位不同,“粵港澳自由貿易區”主要發揮香港的優勢,突出香港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包括推動貿易自由化、粵港高端服務的合作等,帶動珠三角發展。而在前海、橫琴的規劃中,當地政府也多次提到將加強港澳兩地合作。
但也有不同觀點認為,“粵港澳自貿區”向“廣東自貿區”的名稱轉變釋放出一個信號,廣東自貿園區將更注重本土的優勢建設。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競爭力中心主任丁力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南沙、前海和橫琴區域特征明顯,從目前的改革方向上看,廣東將弱化對港澳的依賴,主要從三個自貿園區上發力,探索一條符合本地區產業的發展路徑。商務部研究院李光輝也對媒體表示,盡管自貿園區的功能定位是粵港澳合作,但設置在廣東境內,粵港澳自貿區改名為廣東自貿園區更為恰當。
彭澎對此談道,廣東申報的自貿園區地理位置靠近港澳,將推動彼此更加密切的合作。日前發布的《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促進深港合作工作方案》中50條深化深港合作的政策,恰好突出了前海與港企、港資的“一體化”結合,且澳門大學已在橫琴設立新校址。
同質競爭還是產業協同?
剛獲批的廣東自貿園區,如今即將啟程,是并駕齊驅還是競相廝殺?
丁力對記者指出,預計前海以匯率自由化的創新金融為主,橫琴以集群式主題公園的旅游產業為主,南沙的目標是建設成為一個全國綜合性改革新區。
對于三個新區的發展方向,彭澎表示,前海規模小,會以金融業為主的現代服務貿易為特點;橫琴主要是旅游和人民幣離岸結算;南沙則會有貨物貿易、研發、金融創新等。
不過,三個區域此前對于自貿園區的產業發展定位過寬,區域間的發展重點在金融、物流、信息服務等領域有所重疊。如果細則內容定位不清晰,難免會形成直接競爭。
對此,丁力強調,目前,三個地方存在的共性是,都在加快政府職能由“全能型”向“有限型”的轉變;另一方面要結合各自產業特點發揮優勢,并在政策實施的過程中具體細化,爭取三個區域產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福建自貿園區方案或有調整 著力臺海經濟一體化
業內認為,福建自貿園區獲準設立的消息并不意外。自去年福建平潭、廈門兩地率先申報自貿園區建設方案后,已經“先行先試”地將多項上海自貿區經驗落地,同時結合自身區域特色創新多項業務和服務。其中,突出對臺優勢著力臺海經濟一體化,是福建自貿園區的重要任務。
此外,福建省有官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網上盛傳的福建自貿園區范圍版本系此前上報版本的內容,該方案后續或還將繼續調整。
打包方案或還將調整
根據網上流傳的消息,福建自貿園區的政策實施范圍為452.78平方公里。包括電子圍網區域324.13平方公里,物理圍網區域28.31平方公里和非圍網區域100.34平方公里三種類型。而建設目標為:“打造海上絲綢之路互聯互通的重要樞紐,經貿合作的前沿平臺和人文交流的重要紐帶。”
此前福建官方并未公開回應過該方案的真實性。12月13日,一位福建官方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了福建自貿園區申報范圍內容與網傳基本一致。對于福建自貿園區區位定位,該人士說,廈門主要分為三個功能區,區域定位包括:1.東南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城市;2.兩岸區域性金融中心;3.兩岸貿易中心。福州則突出其進出口口岸功能,泉州定位為加工貿易區、臺商投資區。
不過上述官方人士還表示,此前福建自貿園區申報方案就曾因打包申報而幾度修改,從644.2平方公里“瘦身”到452.78平方公里。因而即使目前獲批,方案或還將進一步修改。
事實上,業內觀點認為自貿園區關注的重點不該在范圍面積大小。福建自貿區廈門工作組常務副組長、海滄保稅港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熊衍良曾對《廈門日報》表示,廈門籌建自貿園區的目的,旨在建立一套與國際接軌的新制度體系,實現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管理體制和機制的創新,讓廈門這一海峽西岸重要中心城市更好地發揮龍頭帶動示范作用。
著力臺海經濟一體化
上述福建官方人士表示,福建自貿園區相比廣州、天津的最大區位優勢和特色是對臺。福建自貿園區申報范圍中面積最大的平潭島,是目前大陸唯一對臺的綜合實驗區。
參與過福建自貿園區申報方案咨詢工作的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自貿區研究院秘書長陳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就直言,福建自貿園區的獲批對臺區位優勢作用明顯,而福建自貿園區建設的一個著力點是臺海經濟一體化,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做好跟臺灣經濟的承接。
陳波認為,在承接臺灣制造業遷移方面,福建不同的地區有分工,如福建平潭更多地承擔粗加工業的轉移;廈門則應該更多地承擔高端技術加工業的遷移,同時,還應當承擔對臺投資和貨幣結算的便利化任務,甚至未來可以允許廈門的福建投資者參與臺灣股票、產權投資等。
福建自貿園區的第二個著眼點是重點打造高端服務業,陳波說,廈門的旅游等服務業已有較好基礎,在政策方面,未來可以探索入境便利化等。
此外,陳波還認為,福建自貿園區可以進一步學習上海自貿區,相關融資租賃、倉儲和物流業務與臺灣經濟更好的對接,同時依托整個福建省的區位資源優勢,引入上海金融創新,可探索設立高水平的大宗交易場所等。而已經擁有一定基礎和實力的廈門,甚至可以探索設立東南區域的中小企業股權投資交易產所。
不過,也有專家表示,除去對臺特色優勢福建還存在一定的短板。福建產業結構仍是以輕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教育和科技基礎薄弱的福建遠落后于北上廣和江浙。而自貿園區的獲批或能成為福建對臺貿易的新引擎,這也是福建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一個新契機。
編輯:羅韋
關鍵詞:園區 福建 上海 天津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