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南京市長談國家公祭日:時刻保持警醒 贏未來戰爭
活動開展有聲有色
近日,圍繞首個國家公祭日,古城南京廣泛開展了“勿忘國恥、圓夢中華”愛國主義教育系列活動,廣大市民尤其是各大高校學生更是踴躍參與。
11月21日,來自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的學生,自發來到漢中門大橋東側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碑前,敬獻上花圈和親手折的紫荊草。11月23日,南京河海大學的同學,來到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清涼山從葬地紀念碑舉行儀式,記者在現場看到,同學們胸別“紫荊草”徽章,表示悼念。
由江蘇省教育廳、共青團江蘇省委和新華日報社聯合舉辦的 “國家公祭·眾志成城——為了永不忘卻的國家記憶”虛擬捐磚活動啟動以來,已經吸引了超過百萬人積極參與。青少年學生紛紛通過電腦或智能手機,為既有南京城市特征,又是國力、國防和人民意志的城墻虛擬捐磚。
“一點開捐磚頁面,我就被凝重的頁面所震撼。”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大一學生臧乃輝告訴記者,班里的40多個同學在捐磚后還進行了交流,“這樣一個平臺,讓我們把自己一直以來的內心情感表達出來。南京公祭不只是一個符號,而是永不忘卻的記憶。”
從12月1日開始,為期一個月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家庭祭告活動,在遇難者同胞紀念館的遇難者名單墻前拉開帷幕。12月5日,關于公布南京大屠殺“市民呈文”檔案史料的新聞發布會召開,南京檔案館從浩如煙海的大屠殺檔案中選取出100份“市民呈文”,通過官方網站、政務微博等渠道同步公布……
“如果忘記歷史,會有重蹈覆轍的危險。”南京市市長繆瑞林在談及國家公祭日活動時深有感觸地說,“國家公祭日的設立和相關活動的開展,就是讓我們時刻保持警醒,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贏得未來戰爭!”
金陵涌動國防熱潮
“不斷挖掘、保護國防教育資源,創新發展教育方式、方法,才能適應新時代,提高教育成效。”南京警備區政委潘秀成在談到全民國防教育時這樣要求。
近年來,南京市不斷加強對國防教育資源的挖掘保護工作。在南京東郊的紫金山上,密布著為數不少的抗日碉堡遺址,在已經退休的軍校教授費仲興的不懈努力下,多達74處遺址被逐一發現,整理編印出《紫金山的碉堡》一書,成為還原南京保衛戰的重要平臺。
二維碼上“掃一掃”,人物信息全知道。今年清明節期間,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就創新開發出一款“云智游”手機軟件,不僅可以實時實地進行智能講解,更可以讓游客通過“掃一掃”墓碑上的二維碼,就可以在手機上看到名人的生平簡介。南京警備區司令員曹新民告訴記者,南京緊跟國防熱點開展全民國防教育,已經進入常態模式。
2013年4月,《釣魚島——中國歷史與主權》在南京國防園隆重展出,引得參觀人潮如涌。在“遼寧號”航母模型展前,許多觀眾流連忘返,低聲交流。活動發起人、南京國防園主任秦小兵高興告訴記者:“我們就是想讓大家在觀展中接受國防教育,在交流互動中激發愛國熱情。”
不僅如此,一個個內涵豐富的國防教育場館已經在金陵大地遍地開花。
2013年,南京市率先建成全國第一家社區海洋國防教育館,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近年來,全景展示中華民族抗戰史的抗戰勝利紀念館、多維度展現渡江戰役的南京渡江勝利紀念館、侵華日軍投降簽字的民國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舊址、集中展示30多位老將軍事跡的頤和路將軍館等一批國防教育館,也在金陵大地閃耀著熠熠光彩。
記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市已形成以6家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家國家級國防教育示范基地、21家省級基地、130多家市縣級基地為基礎的全民國防教育新格局。(陳 瑜 劉 犇 本報特約記者 倉 曉)
編輯:羅韋
關鍵詞:南京 國家公祭日